关于共建共享的古诗句
这里有两首关于农村的 还可以结合三农问题~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简析】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quot;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王驾《社 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古代劳动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宋代诗人杨万里《观社》有生动描写:“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王驾这首《社日》写法却完全不同,它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却也写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而且远比杨万里的那首诗脍炙人口。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向晚。同时,村里植有“桑柘”,可见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显然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绘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刚开始学画的时候,一般都注重在技巧上,这也是最基本的起步,但是,自己固有的喜好或者说感受、个性不能忽视,因这些是你学到的技巧所要为之表达的核心。技巧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技法;如果只是为技法而表现技法,那就失去的学技法的最终意义了。 人们在生活中,对事物的理解、认识所产生的情感、思想是人生的一个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表现与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而艺术的手法就是为其服务的目的。 比如说,梵高的绘画技法深奥吗?不是!而往往学院派就是注重技法的要求却忽视了技法要与人的感受、认识、表现相吻合,从而充分的达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之目的。 技法的高低只能是一种专业技能的运用与熟练,但不能代表理念的传达。所以,一切的技法如果不适合自己的情感表达就等于花拳绣腿,没有实用的价值。反之,如果有某种感受又能找到一种表现的方式,那就不要再去强调技法的重要性了。确实现实中,人们对学院派的技法表现的作品认识比较多,也形成了某种局限,但随着时间与时代的变化,追求内在的、给人们一种新的认识与感受的才是真正具有欣赏价值的作品。 有些业余的绘画爱好者,在学校或是自我练习中,总是会迷失在技法里,当学会了一些或者是掌握了一些技法的基本要领后,却不知道怎么应用,要表现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感觉想法是想法,技法是技法,总是结合不到一起来。本来有些想法,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虽然表现的不够成熟完美,但还是表现出来了一些,这里最典型的就是儿童画。而当我们要用技法来表现的同时要注入自己的感受时,却是那么的僵硬而生疏,像是在模仿他人而不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人生的经历对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是最重要的,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受让我们认识理解了生命存在的意义。所以,在绘画的学习与练习中,表现最为重要,而表现之中带有自己的感受(风格)更为重要了,这个才是我们追求的绘画中的最高境界----自我表现。 当每个艺术家都能用成熟的或不成熟的艺术手法表现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我们会看到那就是艺术百花盛开的春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