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组织内部协调有哪些方面?
一、项目监理机构内部的协调
1、项目监理机构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
1)、在人员安排上要量才录用
2)、在工作委任上要职责分明
3)、在成绩评价上要实事求是
4)、在矛盾调解上要恰到好处
2、项目监理机构内部组织关系的协调
1)、在职能划分的基础上设置组织机构
2)、明确规定每个部门的目标、职责和权限
3)、事先约定各部门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
4)、建立信息沟通制度
5)、及时消除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
3、项目监理机构内部需求关系的协调
1)、对监理设备、材料的平衡
2)、对监理人员的平衡
二、与业主关系的协调
1、监理工程师要理解建设工程的总目标、理解业主的意图
2、做好监理宣传工作,增进业主对监理工作的理解
3、尊重业主,让业主一起投入到建设工程的全过程
三、与承包商的协调
1、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按规范、规程办事
2、协调不仅是方法、技术问题,更多是语言艺术、感情交流和用权适度
3、施工阶段的协调工作内容
1)、与承包商项目经理关系的协调
2)、进度问题的协调
3)、质量问题的协调
4)、与承包商违约行为的处理
5)、合同争议的协调
6)、对分包单位的管理
7)、处理好人际关系
四、与设计单位的协调
1、真诚尊重设计单位的意见
2、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免造成大的损失
3、注意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程序性
五、与政府部门及其他单位的协调
1、与政府部门的协调
1)、做好与工程质量监督站的交流和协调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敦促承包商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接受检查和处理
3)、工程合同应公证、并报政府建设管理部门备案,做好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等
2协调与社会团体的关系
一些大型工程建设能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好处,业主和监理应该把握机会,争取社会各界对工程的关心和支持。
什么是工程建设监理组织协调?
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它以实现建设项目的目标为目的,对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一般来说,一个建设工程项目要经过计划、初步设计、详图设计、采购、施工和投产几个过程,而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牵涉很多部门和单位,各个部门都有各自不同的目标任务。参与项目实施的单位主要是业主、设计方、施工方、设备供应方和监理方。他们都有自己的项目管理,但其出发点和侧重面各有不同。建设单位(业主)着眼于全过程,其主要任务是三大控制:设计单位的项目管理是自我管理,其主要任务是确保设计任务按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实现,并通过设计对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由签订承包合同开始到竣工结算为止,其主要任务是建立自身质量保证体系和进度控制网络图,依据合同目标要求控制工程质量和按工期目标如期竣工,并在此前提下,实现最低的工程成本;对设备供应单位来说,要按设备订单进行设计、加工、制作、运输、安装、调试等。
监理单位是接受业主委托,代表业主利益而进行项目管理的单位,因此也可以说监理方的项目管理是代表业主方利益的项目管理。
我们知道,项目管理总目标与各参与方项目管理目标以及各参与方目标之间是既相联系又相矛盾的。如对业主来说,进度目标包括设计进度、施工进度、设备安装与调试周期等,要尽可能地缩短施工周期,就要求设计方缩短设计周期、施工单位缩短施工周期等,而设计单位为了保证设计质量总是想方设法延长设计周期,施工单位要赶工期就要增加支出并要冒质量方面的风险。因此要实现项目管理总目标,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协调好各方之间的矛盾,总目标的实现和各分目标的实现互为条件,互为前提,是各分目标矛盾统一的平衡结果。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建设项目绩效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参与项目各方各自的项目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各方之间的有机协调和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各方配合的好坏甚至决定项目的成败。现实中由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协调好各方的关系,致使各参与单位之间不配合、不协调,而导致项目陷于困境的例子并不少见。
关于项目参与者之间的配合与该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外已经有人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其中以美国JamesB.pocock的研究比较完善,他用“配合度”(DOI)表示项目参与者之间的配合程度,以成本、工期、合同变更、设计缺陷四个客观指标测算项目的绩效,其结论是“配合度”越大即相互配合的越多,项目的绩效越好。
在我国以往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参与各方之间的协调工作往往是由业主来完成的,而实行建设监理制度以后,我们认为这一工作应主要由监理单位来完成或由业主与监理共同完成。这是由监理方的特殊地位及其职责所决定的。
下面是目前我国常用的几种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相对应的项目管理模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监理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
1、平行承发包模式的项目管理模式
2、设计或施工总分包模式的项目管理模式
3、设计或施工总分包模式的项目管理模式
4、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的项目管理模式
5、设计和施工联合体承包模式的项目管理模式
从以上项目管理模式可以看出,监理单位受业主委托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它直接与项目其他参与方发生关系,是最佳的协调人。
尽管目前在我国工程项目监理制度在执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监理人员的职能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但将项目监理只视为质量监督的情况是不当的。就目前我国项目运作状况来看,工程项目监理在发挥其协调作用上还是应该有所作为的。同时,项目参与各方也应认识到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并在法规及合同中给予必要的约束。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建设监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组织协调。通过监理的组织协调,使项目参与各方彼此沟通,促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在项目总目标和各分目标之间寻求平衡,达到统一思想与行动,使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通过业主与监理的总体协调作用,联合各参与单位的力量,实现项目总体目标。换句话说就是通过业主与监理的组织协调作用,提高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配合度”,从而提高项目的绩效。
(亲~~麻烦给个“好评”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了!)
我简单的说说吧:
监理组织的协调管理就是在“人员/人员界面”、“系统/系统界面”、“系统/环境界面”之间,对所有的活动及力量进行联结、联合、调和的工作。
人员/人员界面:监理组织由各类人员组成,就算只有两个人,也存在矛盾,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间隔就是人员/人员界面。
系统/系统界面:工程由多个子项目组成,子项目就是子系统,由于各个系统之间的功能和目标不同,会产生各自为政、相互推诿的情况,这种子系统之间的间隔就是系统/系统界面。
系统/环境界面:建设工程具有环境适应性,能主动从外部取得必要的能量、物质和信息,在取得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阻碍,这种系统和环境之间的间隔就是系统/环境界面。
协调的工作内容:
一、监理机构内部协调
1、人际关系的协调: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长处,安排适当的岗位,合理搭配人员。工作委任职责分明,成绩评价实事求是。矛盾的调解恰到好处。
2、监理机构内部组织关系的协调:监理机构有多个部门或者是专业组,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目标和任务,从建设工程的整体利益出发,协调这些部门、专业组。
3、监理机构内部需求关系的协调:监理实施中有人员需求、设备需求、材料需求等,但是资源有限,内部需要平衡这些。
二、与业主的协调
其实就是沟通。了解也业主的意图、宣传监理的工作。
三、与承包商的协调
四、与设计单位的协调
五、与政府部门和其他单位的协调
时间关系,二、三、四、五这几点我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