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型领导怎么沟通?
稳健型的上司(S型)是职场中最坚实可靠的后盾。稳健型的上司是高标准的完美主义者,他们注重程序和逻辑性,擅长分析和思考,讲究细节。把事情本身做好是稳健型上司工作中最大的驱动力,这里面绝不含有感情因素。
和D型上司的充满激情以及I型上司的情绪化有极大的不同,S型上司的性格谦逊而温和,稳定的情绪是他们明显的特点。S型上司非常擅长履行职责,如果能够给出最详细的指令,他们将是表现最好的那一种类型。
沟通技巧:S型上司相对来说不擅长和人打交道,作为S型上司的下属,如果你能够主动替他面对人际交流,他会非常感激你。
S型性格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所信任,你要体察S型上司的迟疑和耐性,多跟他谈论有关程序和步骤的内容——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我们如何达到目标?即多谈“How”的问题。
董事长应具备怎样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工作能力?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种现象,公司里有些高智商、高技能的主管,升职成为主管领导后,常常无法胜任;而有些看上去远没有前者优秀的人,在升迁到相同的职务时,却如有神助,取得极好的成绩。
我们看着奇怪的现象,追究原因却很正常。因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只有高智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一些其他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高情商。
当然,这不是说智商不重要,而是说它只是担任管理职务的一个基本条件,相当于进入领导阶层的一个门槛。迈不进这道门槛,你无法进入领导阶层;而一旦迈进去,智商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小,高情商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有个叫麦克莱兰的著名人类及组织行为研究者,他在1996年关于全球食品饮料公司的研究中发现,资深经理人的阶层当中,如果多数人都具备高情商,那么该部门的表现,普遍超过年收益目标高达20%;反之,如果那些人不具备高情商,则该部门的表现低于目标之下几乎相同的百分比。有趣的是,这项发现在该企业位于美国、亚洲和欧洲的部门,同样得到了证实。
这项研究用铁的事实证明,企业能不能取得高绩效,与领导者的情商高低密不可分。
那么,什么样的领导者才算是真正的高情商呢?
丹尼尔在《高情商领导力》一书中总结了高情商领导者必备的四种特质,那就是:自我觉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同情心以及社交技能。我想,这就是一个董事长应该具有的素质吧。
一、自我觉察,就是深刻了解自己的情绪、力量、弱点、需要和动力。
一个有着强烈自我觉察能力的人,不会抱着不切实际的希望,他们对人对事都很诚实。在时间紧迫的时候,他们允许自己和别人表现不好。所以,为了避免出现不良后果,他们会仔细规划,提早完成工作。
自我觉察的能力,还包含对自身价值及其目标的了解。拥有自我觉察能力的人,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和原因,所以,如果一个工作不符合他的原则或长期目标,他会很坚定的拒绝,哪怕这项工作报酬非常诱人。
二、自我管理能力。
其实,情绪地产生是一种生理冲动,谁都无法消除,但是高情商的领导者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管理它,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方法是自律和积极。
三、同情心。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商场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充满了你死我活的竞争,提同情心好像在讲笑话。可是,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同情心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同情心,是指在做决定的过程中,深入考虑员工的感受和其他因素。
有两家大型中介商要合并,这就造成了好多部门任务重复,裁员势在必行。这时,有两个主管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一个主管召集手下,发表一场气氛低迷的演说,强调即将遭到解雇的人数;而另一个则发表了完全不同的谈话,他坦承自己的担忧和困惑,也保证会让员工得知进一步的消息,并公平对待每一个人。
结果前者手下那些能人,因士气低落纷纷离开了公司;而后者最好的队友都留了下来,使他的部门能够依然像往常一样运作并做出好成绩。
这两个主管的不同之处就在有没有于同情心,前者因为太担心自己的前途,以致无法考虑其他同事的情绪;后者则对同事的感觉感同身受,并用深具有同情心的语言道出了他们的恐惧。所以,结果大相径庭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在全球快速发展的今天,团队合作已成为一种趋势,留住人才也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这时候,一个具有同情心的领导无疑更具优势。
四、社交技能。
领导者的任务是要其他人把工作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交技能就是一种团队的凝结力。作为领导者可以自身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可他能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使整个团队发挥巨大的作用。
这个我们可以从刘邦的经历中得到证明。刘邦能最后战败项羽,并不在于他自己的个人才华如何出色,而在于他将张良、项羽、韩信等人紧紧团结在了一起,让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竭尽全力。
在冷酷的商场,作为一个高情商的领导者,也要像刘邦一样,能运用出色的社交才华,将所有人团结到一起。
当一个人,能觉察、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深具同情心,就有可能有效的经营人际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交能力是情商其它几个面向的顶点。
优秀的领导者,可以通过觉察来掌控自己的情绪;通过自我管理,提升情绪技能;利用同情心,了解情绪的影响力;通过对人际关系的管理,激励其他人的正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