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从传播学角度谈谈非语言符号的局限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2-28 15:22   点击:266  编辑:admin   手机版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语和以书写符号文字形态出现的书面语;非语言符号包括图像、颜色、光亮、音乐和人的体语等等.语言符号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工具,而且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人们借助语言符号来使思想得以表达、感情得以传达、知识得以交流.“从哲学意义上来看,思想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借助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它包括人的表情,手势,神态,穿着,打扮以及摆设,建筑,环境和美术作品等等.

非语言传播的应用范围相当广,在人类传播行为中也非常重要.非语言传播过去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表现得十分突出.随着电影,电视等传媒的广泛普及,它在大众传播中已占据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但在传播领域内直到60年代以后才渐渐受到重视.

非语言符号主要有:

1.体语(身体语言).语言常常无法独立与表情,姿势及神态之外,人们对语言的了解,往往要靠这三者辅助.但是,在某种社会环境中,由表情,姿势,神态够成的,以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体语信息系统,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进行传播的行为.如打招呼就有中国人的作揖,日本人的鞠躬(因不同地位,身份而有不同的鞠躬度数和持续时间),印度人的双手合十,西方人的握手等.

2.类语言.它是人发出的有声而无固定语义的信息传播,如各种笑声,哭声,叹息,呻吟,叫声等等.这是因为人的信息沟通离不开感情的表露和传递,而感情的传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怎样说”,而不完全是“说了些什么”.俗话说,听话听音,同一句话用不同的口气表达其效果完全不一样.

3.艺术.这是非语言传播的高级层次.自然语言可归入推理符号,而艺术(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等)则属于表象符号.表象符号是一种非语言符号,用以表达语言符号所不能表达的情感意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