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尖子生培养方案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5-08 19:52   点击:14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尖子生培养方案

下面是我找到的一个老师的方案:

尖子生培养方案

     尖子生培养事关教师声誉、班级奖励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尖子生的培养问题是制约我们教学质量的瓶颈。加强尖子生的培养,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乃当务之急。

     一、目标:固强补弱、全面平衡持续发展,提高基本素质、提升基本能力,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冒尖,形成尖子生群体,带动整体优化。

     二、重点:针对中考重点高

     三、方法: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育教学方案;及时进行教育会诊,指出学生最近发展区;教育教学过程体现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教育教学内容、形式不断创新。

     四、确定培养对象:

 原则上各班确立综合成绩阶段前100名,并具有潜力的学生为培养对象。

     五、尖子生培养的举措

     1、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尖子生不是托出来的,不能脱离班级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是主阵地。高效的课堂学习是学生成绩稳定而拔尖的根本保证。所以,正常上课时间,尖子生在各班级学习,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强化典型训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尖子生个别点拨、辅导、激励,使他们“吃得饱,消化得了”。采用推荐性作业,严格控制量而提高质,题目要典型,有针对性提高性和系统性。使得该学科成绩能稳定而拔尖,至少不拖后脚。

     2、进行集中辅导。

    集中辅导是学生冒尖的有效手段;定时间、地点、人员对尖子生进行集中辅导。辅导内容主要有(1)、教师专题讲解;(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答疑解惑;(3)、学生小组互动交流学习;(4)定时定量,规范训练,提高应试素质和应试能力;(5)、进行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

     3、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1)、定期进行教学“会诊”,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给每个学生指明“最近发展区”。(2)、认真研究新课标中考说明、教材、分析考题、筛选习题,搞好专题辅导。(3)、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之系统化。(4)、答疑解惑,解决疑难问题。(5)、固强补弱、查缺补漏,在精细上做文章。(5)、选择典型习题,如有价值的易错的题目,进行能力训练和规范训练。(7)面批面改,进行针对辅导。(8)、为尖子生及时提供有关中考信息资料,有效把握中考动向。(9)、及时把握学生学习、心理动态,强化激励措施。(10)、做必要的心理辅导,使学生以信心、平常心去对面压力,迎接挑战。挖掘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斗志。

     4、提供有价值典型资料。为尖子生精选有价值、高质量的辅导材料,因人而异推荐补充资料。

     5、建立家长联系档案,适时召开家长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形成合力。

     6、设计尖子生学习辅导手册;内容包括:学习计划、我的疑问、我的难题、我的建议、我的困惑等;定期上交,及时解决,及时反馈。

     7、建立尖子生个人跟踪管理档案,对尖子生进行全方位细致管理,包括:学习、生活、家庭、心理、个性特点,特别是每次考试成绩。

    8、及时激励,适时奖励,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9、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科学调节尖子生的心理状态,确保尖子生满怀信心,良好心态投入紧张的学习。

     10、定期召开尖子生教育教学“会诊”,导师们针对问题研究对策,切实做到辅导有针对性,方法有实用性,讲座有启发性。

     11、组织互助学习小组,倡导尖子生3-5人成一组进行竞争、互动合作,共同进步。

     12、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老师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六、尖子生培养步骤

    第一步:初三上学期:做好系列准备工作,认识尖子生培养的规律性、特殊性,把握尖子生培养对象的相关特征,建立档案、建立培养策略。确立尖子生培养对象,组建辅导班,以课堂教学为本,以课外辅导为辅,根据自然竞赛、数学竞赛的需要,适时调整辅导的内容节奏,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内容上要面向中考重点高,有针对性、提高性、系统性,夯实基础、突出能力,培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步:寒假期间:采用导师制软性辅导为主,这段时间学生学习强度小些,是学生补弱固强的最佳时机,倡导学生组织学习小组,互动竞争合作,配有导师指导、辅导答疑解难。

     第三步:初三下学期:把握好总复习节奏,适时强化辅导,突出个性化辅导,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有效复习、辅导措施。尤其注意状态的调整、心态的调节,使学生满怀信心充满活力。

    总之,我们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挖掘尖子生的内在潜力,激活尖子生的思维灵感和竞争意识,千方百计促进学生拔尖。让我们群策群力、共舟共济、各尽所能,为学生成绩提高、拔尖而尽最大努力.

二、四川教育学院

专科的没有,我也报的那个学校

三、如何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结题报告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掌握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一)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他们的语言。因此,要根据学生直观感知的特点,给他们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学生的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二)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思维活动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他们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三)改变学生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在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不单让他们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让学生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学生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多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学生直接观察,给学生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给他们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他们: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讲给大家听。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查找,当老师讲完故事之后问学生:除了故事里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还有哪些变化?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