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育、自学能力是多维度的综合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求的一种创新能力,也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基石,唯有牢牢掌握自育、自学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通过不断积累平时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在引导自育、自学方面得出一些个人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明确“自学重点”
作为教师,必须要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课下必须有充分的教学准备,唯有充分的备课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瞬息应变,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前准备,我认为必须紧紧围绕以下两点:首先是文本的解读。要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去解读文本,课下把文章反反复复地读,挑出重点词、句、段再读,这样每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得体会。其次是改变以往的完全依赖教学参考书的状况,要学会在充分解读文本,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尝试独立自主的设计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案。在编写教案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多“预设”,并给出不同的“生成”,唯有这样,才能呈现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做到潜心研究教材、学情,有充足的课前准备,才能在课上正确引导学生抓住“自学重点”。明确“自学重点”的过程是自育、自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学生来说,自学重点的确定对节省课堂时间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一个准确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自学重点”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引起他们的思维兴趣。
二、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育自学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活动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在课堂上,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把握“自学重点”,然后围绕这个重点去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自育、自学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的理解。 自育、自学的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不仅要主动与教师多交流,而且要主动与同学多交流,养成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学习的好习惯。对合作学习来说,小组讨论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说话权于学生,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同时,每位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讨论,互相倾听,互相学习,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