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怎么与孩子沟通,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
父母和孩子沟通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理解尊重孩子
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但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父母应该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各位家长应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
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无论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过是一句老话“将心比心”,你说是吗?
二、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告诉孩子
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种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有一位父亲因一个偶尔的机会,得知自己的儿子对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惊:此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儿子对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认为自己非常爱儿子。从此,他改变了管教儿子的方法。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晚归的孩子说: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还差一点要打110报案了!
“担心”是家长真正的感觉,“愤怒”则是由“担心”而产生的。直接地、坦诚地把自己的“担心感觉”告诉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当的原因还是不正当的原因晚归,听到这样的话,多半都会感受到父母的深切关心,并且产生内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沟通为基础,接下来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还要注意这样几点:
1、避免夸大事实。不要用“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这样的句式。凭心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所以应避免。
2、避免笼统模糊。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的指责“你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因为你真正不满意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3、善于认错。家长也有无理的时候,认错时不要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是我错了。”
总之,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要避免指责,而是对她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
三、学会拥抱,学会耳语
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
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就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
父子之间、母女之间都要多沟通,家长要多计划、多创造机会,慢慢地,孩子同你都会习惯这种方式,越习惯也就越自然,感情也就越深。
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比较含蓄的,我们不善于说出来或做出来,我们明明爱孩子却很少对孩子说:“孩子,我们爱你”。如果你实在不愿接受拥抱这种方式,其他方式如握手、头顶头、搂肩膀、拍拍头或后背、用力握他的双肩、轻捋他的
家长应该怎样与孩子交流?
您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家长蹲下来,或坐下来,用您的目光平视孩子的眼睛来说话,让孩子感觉到平等。如果孩子仰视家长,他会很累,因而拒绝谈话。 (2)家长要以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很好奇,很想学会的态度来问孩子。例如:①听说今天老师讲了一个特别好玩儿的故事,我真想听啊!你能不能给我当小老师,讲给我听啊?不管孩子讲的怎样,您都要很有兴趣地倾听。然后再谈谈幼儿园里听故事、学儿歌等事情。②你今天学舞蹈的动作一定是这样的(做一个不正确的动作),以此激发孩子的注意与兴趣,他会先笑您哪儿做得不对,然后,就会学着老师的样子纠正您的错误,教您正确的动作,您要认真谦虚地学习,接着再和孩子聊聊他学舞蹈时的事情、心情等。 (3)您要想问孩子与小朋友之间关系的情况,接送孩子时,家长要先留意观察班里的小朋友的相貌、穿着、特点,回家后问孩子“刚才叫你名字的那个小朋友是谁呀?你和他玩儿过什么游戏呀?”“那个梳小辫儿大眼睛的小女孩儿叫什么名字?你们玩儿得高兴吗?”“再说点儿其他好玩儿的事儿……” (4)家长可以先讲讲自己幼年时发生的趣事,孩子听了觉得好玩儿,也会激发起他讲述的欲望,说他经历的好玩儿的事情。您要表现出是一个很享受的、忠实的听众。以后,再有新鲜事儿他会主动地讲给您听。 家长要想和孩子无话不谈,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关注孩子的兴趣,用孩子的语言聊天。听他说不同的情节时家长要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和孩子同喜、同忧、同乐。久而久之孩子觉得您很理解他,对他身边的事确实有兴趣,听他讲述时流露出的情感是真实的,不是故意装出的样子。很多家长都不会怎么表达他们的爱,我爸爸妈妈只是在生活上给我物质的关心,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跟我交心过,从小到大我自己就培养成很主动的个性,当我有次大学暑假回来的时候,刚好一家人都在看电视,慢慢地聊着聊着,我不知道是什么触动 我妈妈开始给我讲家里一些事情:妈妈跟爸爸的感情啊,房子的事情。。。聊了很多,让我感触很深:其实他们很爱我,只是不知怎么表达。 一家人能够一起做一件事情,多多接触;最好能开诚布公地跟孩子说说,但不要站在大家长的地位上说教!!以婉转的方式征求他的想法。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