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西医怎么交流和相互借鉴?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1-07 00:53   点击:5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中西医怎么交流和相互借鉴?

  中西医学交流始于汉朝,开始主要是 通过“丝绸之路”,大秦(罗马帝国)、 波斯和汉商将一些动植物药材进行买卖交 换。公元1 ~ 9世纪中国的炼丹术曾多次传 到阿拉伯各地,再转传到欧洲,为世界制 药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中国汉 代的麻醉术也因传人阿拉伯而最终被发展 为吸人麻醉法。

  唐朝东西方经贸往来频 繁,医学交流活跃,西域和东南亚各国的 医药,如印度医药、阿拉伯医药与西南的 犀角、羚羊、麝香、琥珀及鸦片等假僧 侣、商人之手陆续输人内地,中国著名僧 人如法显、玄奘等也先后到印度、阿富 汗、尼泊尔等地传教授医;同时大秦景教 开始传人中国,大秦人善治眼病和痢疾, 景教徒中不乏精通医术者,他们就在长安 等地行医,将其治病技术如金针拨障术传 到中国,但因其医术尚不及中医,且人数 很少,对中国医学影响甚微。

  ]0世纪中国 的脉学被阿拉伯医家吸收,成为该国诊断 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000年前,宋代在广州、福建泉州 设置了“市舶司”,从此中西方贸易和 医药交流通过海上通路得到更大规模的 开展。宋代出口的药物达60多种,阿拉伯 商人将中药(如川芎、白芷、朱砂、白 矶、硼酸、砒霜、人参、茯苓、肉桂、大 黄等)运往亚、欧、非洲,中国的土茯 苓曾被欧洲人当做治梅毒的良药,称为 “Chinaroot”,大黄也在欧洲孚有盛誉。

   海外输入的各类药材也丰富了中医方剂。 如1973年8月在泉州发掘出一宋代沉船,内有大量原产于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乳香、 丁香、沉香、檀香、槟榔、胡椒、玳瑁、 人参、朱砂、牛黄、附子等。同时外国使 节敬献香药颇多,东南亚也有大量药材和 香料输人中国,仅以乳香为例,动辄以亿 万计,可见其盛况;宋金元时期盛行用香 燥药,与当时香药贸易兴盛不无关系。

  国 人能迅速将外来药纳人中国传统医药范 畴,加以利用;如沉香原只作为香料熏衣 去臭,中医用它治下焦病。元代大秦的景 教、罗马天主教徒活跃在中国各地,曾为 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医疗。明代郑和七下 西洋,带走了大量的中医药和医书,随船 180名医生每到一地都和当地的医生进行 交流,也带回了不少西药。

  总之明代以前 传人中国的所谓西方医药知识,大多属印 度、阿拉伯等亚洲国家的古代传统医学。明朝起来华传教士增多,著名的如 利玛窦、汤若望等,他们在传教、传播西 方知识的同时,也开展医疗活动,并将西 方古代医学传人中土。如卡内罗主教于 1569年在澳门创办了仁慈会,设立了两所 医院,一所是外国人在华开办的第一所医 院一一圣拉斐尔医院,有病床70张;另一 所是麻风医院。

  后来又将圣保罗学院扩充 为大学,内设医科实习班,此为外国人来 华创办的最早的医学校。17世纪后不少传 教士以医学开道,采用开诊所、办医院的 方式,借为病人诊治之机从事宗教活动, 结交政要,获取民心,搜集情报,以达 到侵略扩张的政治目的。但这些作法客 观上将西医药知识带进了中国,如1693年5月,康熙皇帝患疟疾,就是洪若翰等几 位传教士献上金鸡纳和其他西药将其治愈 的。

  西医基础理论如神经解剖、消化生理 知识、欧洲焚毁城镇的防疫法、玻璃瓶验 尿诊断、鼻冲水(氨水)、强水(硝酸) 等药、药物蒸馏法、放血疗法等被逐渐介 绍到中国,而中医的舌脉诊、经络、藏 象学说也慢慢传到西方,《本草纲目》、 《脉经》开始译为多国文字,同时中国的 针灸技术引起了荷兰、德国、英国医生的 注意,他们尤其对灸法感兴趣,德国人认 为灸法是治疗痛风最安全、迅速的疗法; 荷兰人的《论针灸术》是西方第一部较为 详细介绍针灸方法的专著。

  英国名医弗洛 伊尔发明用表计数脉搏,其成就直接受到 中医脉学的影响,达尔文称《本草》为 中国的百科全书。17 ~ 18世纪欧洲天花肆 虐,俄国1688年派人来华学习,使中国11 世纪初发明的人痘接种法经俄国传到土耳 其,后传遍欧美,挽救了无数生命;英国 人琴纳在1796年发明牛疸接种法之前,也 是用人痘接种法来预防天花的。

  

二、怎样与新生儿做情感交流?

如果朝宝宝做眨眼睛、吐舌头之类的动作,宝宝们也会尽自己的所能来模仿呢

三、小宝宝也需要情感交流吗?

当新生儿看到母亲亲切的面孔时,他的眼睛不再东张西望,不再发呆或昏昏欲睡,他会极力张大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妈妈脸上

四、新生儿进行情感交流的方法有哪些?

与新生儿进行情感交流的方法:(1)抚摸皮肤传递亲子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