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论:网络是否影响人际关系?
辩题主要探讨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及结束是否受到网络的影响。
正方可以着重的讨论,1,网络社交在现实中的差异,从而可以用现实的例子说明网络社交使得人们在现实中失去了面对面交谈的能力(网络的非线性与片段性),2,网络社交是一种现实社交的延生,有利于现实中人际关系的巩固和加强,列如和父母的视频通话等。当然,对于以上两点,反面的不好也同样可以论证正方的观点。, 反方我认为可讨论的余地不是很大,这个辩题似乎有失偏驳,但如果真要论证的话,注意:正方可从人际交往的心理影响层面进行论述。反方有几个偏点的论证,1,从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下手,由于网络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方面其实是一种媒介的作用,因此它不直接影响人际关系。2,网络语言的瞬时性使得其不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也就是说,网络作为一个提供信息的平台,在上面展现信息不能够使得人们产生对特定符号(名字)的认同。当然这里又要区分聊天平台与网络的区别。我想的就这么多,希望大家补充,如有不对之处,乃个人能力所不能及,希望大家指点。
二、在人际交往中,对方一直敷衍,逃避,推托着,是什么样的心理?
首先,需要分析一下:这个对方,是只对你有逃避的行为,还是对所有人都这样?是只对你的某件事推托,还是对你的所有事都推托?不同的情况,呈现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
如果是只对你有,那么多半和你们之间的关系有关,需要反省你们之间是不是有些误会。如果只对你的某件事有,那么只是这件事对他来说,有一定难度,又不愿意得罪你。如果对大多数人大多数事,都是这样的态度,也就是说,对方的行为是具有普遍性的。那么,这种行为就值得分析了。
心理学者武志红老师,曾经对自己的人格做过分析,说在过去的人生经历中,有一种习惯性拖延。后来发现,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无法拒绝别人。明明自己没有精力或能力去做,但是只要别人说话,总是先会应下来。别人开心了,自己却陷入慌乱中。又不好意思把真实的情况说出来,那显得自己不守信用,于是就逃避和拖延。
一般讨好型人格的人,容易出现这样的行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又没有能力去做。或者明明不喜欢这个人,可还是显示出对别人很积极的样子。一方面维持了虚假的良好关系,另一方面也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能力不足。
此外,还有一种人际交往障碍,叫社交恐惧,主要表现方式是不合群和回避接触。这个没有针对性,会产生泛化。一般与环境或人际发生重大变化有关,对新的环境适应不良。需要通过心理治疗来缓解。
这三种行为都是对你不满不认同不感冒的行为。虽然与人交往,谁也无法做到被人人喜欢。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人们总是伪装自己的言行,把真实想法藏在心底,即使讨厌一个人,也不会直接表明。如果连掩饰都不屑,行为就会暴露这种特征。而敷衍、推托、逃避的言行就是这种心理反应。特别是以下几种行为,就透视着这种信号:
A、总是敷衍了事,无视你的存在
比如:你和对方,他爱答不理,眼睛看向另一方;或不断找借口,说自己很忙;或不断看表看手机,往外拨打电话……
B、对你与别人态度明显有区别
同一件事情,别人求他会快速回应,你提出他就推托拒绝,或不回应。这种冷淡就说明内心厌恶或不认同你。
C、突然对你做出过激的情绪变化
如果对方平日待人和善,却突然莫名对你大发雷霆,说明他早对你产生不满,只是才爆发而已。
以上推托、敷衍、搪塞情况发生,要么选择远离,要么反省自己……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对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疲劳感,对交往中的人不够真诚!
1、一般这种人觉得你在他的交际圈里没有那么重要或者说是或有或无,所以心理上就不想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你的身上;
2、或有是觉得不想再继续交往了,但是心理上又不想太决绝,想着自己敷衍了事让对方明白自己这个心思;
3、自己没有能力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抱有侥幸心理,自我认为虽然敷衍应付,起码也有回应,总比不搭理要强的多。
4、可能是因为个人有交往恐惧症,面对人际交往,心理上就会有抗拒,没法好好的去交往,让人感觉是在敷衍而已!
最后推荐看一下面这本书:
《人际交往心理学大全集》是2012年1月1日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郑秀,讲述了人与人交往中的人际交往心理学。
由于你描述不清楚,只能大概分析一下,如果你们男女朋友关系的话?或者有意思?他又不拒绝的话,这个说明他其实是对你有意,但是他自身有些顾虑还没有排除,例如家庭因素,身体因素,经济因素,这个人内心不够强大,犹豫不决,建议从他身边朋友了解情况!
对方不想跟你交朋友
三、人际交往的心理原则
(一)交互原则
大量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与相互支持。因此,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首先遵循交互原则。
古人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际交往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
几乎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接纳和喜欢另外一个人;被别人接纳和喜欢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我们也要 喜欢、承认和支持别人。
一般地,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喜欢他们;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愿意接近他们;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厌恶他们。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交互原则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心理平衡的本能倾向,都要求人际关系保持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适当性,并力图根据这种适当性、合理性解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在这种本能倾向的作用下,当他人做出友好姿态以示接纳和支持我们时,我们会觉得“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回答,进而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迫使我们对他人也做出相应友好姿态。
否则,自己以某种观念为基础的心理平衡被破坏,我们就会感到不安。
(二)功利原则
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除了交互原则,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人际交往的平等性,即把握功利原则。
此处的功利包括金钱、财物、服务,更包含着情感尊重等。
换句话说,人们都希望交往有所值,例如希望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支持、关心、帮助感情依托等。
那些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或是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我们就倾向于建立和维持;无所得的人际交往、不值得的人际关系,我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终止,否则我们无法保持心理平衡。
(三)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个人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一种防止 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这种倾向反映在人际交往中,就形成了自我价值保护的原则。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充分注意这一点,正确理解他人。
(四)同步变化原则
越来越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会越来越喜欢他们;越来越不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会越来越讨厌他们。
我们对别人的喜欢不仅仅决定于别人喜欢我们的量,而且还决定于别人喜欢我们的水平的变化与性质。
这就是人际交往同步变化原则,也被称为人际吸引水平增减原则。
用通俗、具体的语言来讲,人际交往可以有八条一般的心理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交往中,彼此在人格上平等,互惠互利,因此要平等相待,不可盛气凌人。
(二)诚信原则
“诚是人际交往的根本,自古以来一向受到人们的崇尚。以诚待人,才会赢得别人的真诚相待。世故圆滑、尔虞我诈,永远不会有真诚的朋友。
不要轻易做出许诺,一旦做出了,就应认真履行。倘若言而无信,不仅得不到真正的友谊,还可能众叛亲离。
(三)宽以待人原则
交往中,不可严以对人、宽以对已,这样有悖公平,只会导致对方反感。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方能赢得对方敬重。
(四)距离美原则
人际交往中,双方要保持适度距离,不要过于亲近。
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人际心理关系,而每个人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自 卫距离。过于亲近会引起对方的不安全感,影响双方关系。
(五)自尊自爱原则
人际交往中要自尊自爱,不要热衷于接受他人的馈赠。
好朋友诚心诚意地相互赠送一些小礼物,利于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是很正常的。
可对于交往不深的人的礼物,尤其是异性间的馈赠,最好谢绝,不可来者不拒,否则可能受制于人。
(六)虚心原则
要虚心听取真正朋友的忠告,不要讳疾忌医。
你也可以在充分尊重对方人格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其参考,不要遇事好为人师。
(七)大度原则
再好的朋友之间也难免会产生一-些小误会,这种情况下要设身处地,多替对方考虑。即使错在对方,也不要不依不饶,应该大度地谅解对方,这样才能有持久的友谊。
(八)戒骄戒躁原则
人际交往要戒骄戒躁。
即使你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高于对方,也不能摆出一副了不起的架势,对老朋友尤其忌讳。
熙桓心语:人际交往的策略总结:1,不把任何一种关系,当成自己生活的全部,尤其是在爱情这样的亲密关系中。2,和任何人相处,保持底线和边界。3,做好自己的事,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4,你的主心骨是自己,别人的主心骨也只能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