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人际关系越差怎么办?
1、不能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在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对于集体生活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沿袭着在家中当“小皇帝”、“小公主”的习惯,觉得周围的人让着自己是应该的;在学习上以自我为中心,因为自己是班上的尖子,就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看不起一般的同学,不愿与他人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在社会活动、集体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想法,总希望别人依照自己的“吩咐”去做。这样的交往方式最易导致孤立、不受欢迎的局面,给自己、他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给集体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应该学习伟人的谦虚美德,从他人身上汲取养分。
2、尊重别人的价值观
人是复杂的,各人的价值取向也会各不相同,所以很难、也没有必要千人一律。尊重对方的价值观是交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会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做让人反感的人。
3、友谊需要经常维护,要真诚
维护友谊,不等于迁就对方、附和对方。靠一团和气来调和矛盾,虽然表面上不伤情感,但实际上拉大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交朋友必须坚持原则,有时不妨做诤友,给予他人真心的批评与建议,建立真正互帮互助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4、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努力理解对方的苦心
当观点不一致时,应想办法心平气和地向别人讲明你的想法,增进相互理解,使彼此间的感情融洽。切记不可粗鲁、顶撞,那样会伤害朋友的自尊心。凡事多从他人角度着想,自己有错时应主动承认、道歉,对同学的缺点也要给予宽容。平时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交往。
5、交往的方式要及时作调整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意味着进入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之中。对中学生来说,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要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 有的同学还像上小学那样,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对自己看不惯的人根本不理。也有的同学还是动不动就“我不爱理他”,在交往中显得十分幼稚。这些较为情绪化的交往方式很容易造成交往障碍,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所以,中学生要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和不同的人多接触,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好朋友
6、加强个性修养
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为个性缺陷往往是导致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背景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个性品质修养。一般说来,具有豁达大度、宽宏大量、谦和热情、正直诚实等优良个性的人,人际关系较为融洽;而心肠狭隘、猜忌多疑、虚伪滑头的人,就不容易搞好人际关系。
因此处理人际关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如增加交往频率。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妨主动地找同学谈谈心,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从中加深情感联系。崐平时真诚关心同学,当别的同学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要求,就要尽己所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看到别的同学有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此外,学会宽容待人,谦恭礼让,惜时守信等等,也是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技能
人际中的互相吸引与交往障碍是什么?
从成功的人际交往看,社会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一个基本的前提是人际吸引,即交往双方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它经历了注意(对交往对象产生兴趣)、认同(了解和认识对方的思想与行为并予以接纳)、相容(对交往对象产生亲切、喜欢等情感上的肯定)和交往(双方开始接触、交往并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很多积极的影响因素,列举如下:
1.空间距离的接近
交往初期,空间距离的接近使得交往双方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接触,即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从而更加容易彼此了解与熟悉,进而产生人际吸引。
2.交往双方的个性相似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两个在社会生活背景、个人经历、态度、观念、兴趣、价值观、教育水平、职业、地位等各方面比较相似的人,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正所谓志同道合。相似性越强,人际吸引力便越大。
3.交往双方的互补
当交往双方在能力特长、人格特征、需求利益和思想观念等方面虽不相似但却恰好形成互补关系时,人际吸引力也会大大增强,正所谓各取所需,相得益彰。这种由于互补而产生的吸引更多的是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尤其是恋人或夫妻之间。
4.交往双方的品貌
一个仪表堂堂的人,一个天生丽质的人,一个风度翩翩的人……这样的人走在大街上必然会引来高的“回头率”,这就是人际吸引的产生。这些外在因素在交往初期的作用尤其不可小觑。一个才华横溢、谈吐不凡的人也使人们愿意接近他,这是能力的吸引。甚至,一些无伤大雅的小小过失会使人们更趋向于接近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而避免使人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然而,一个能力低的人本来就不讨人喜欢,若再犯错误则会使人更加讨厌。此外,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也会影响人际吸引。研究表明,真诚、理解、忠实、信赖、理智、可靠、有理想、负责任、体贴、热情、友善、乐观、宽容等个性特征可以产生强烈的人际吸引,而另一些个性品质,如天真、腼腆、文静、感情丰富、谨慎、固执、循规蹈矩、依赖等,如果表现适当,也会产生一定的人际吸引。
5.情感的对等
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接近那些愿意接近自己的人,人若敬我,我便敬人,这是一种情感的回报。尤其是那些对自我评价不高、自信心低或遭受挫折的人,一旦得到别人的喜欢、赞赏和肯定,他们就会用更强烈的感情加以回报,这种人际吸引一般强烈而持久。
由此可见,人际吸引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没有人际吸引,人际交往便无从谈起,更别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了。因此,致力于培养和增强人际吸引是每个人都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正出于这一目的,我们将转向问题的另一个角度,人际交往障碍。这是交往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引起的,例如:
①语言差异
语言的运用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交流形式。如果交往双方语言不通,或者对同一词汇或句子有不同的理解,便很难实现良好的沟通。
②年龄差异
“代沟”便是由于年龄差异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发生在长辈和晚辈之间。他们由于时间上的差异而对社会持不同态度和观念,并且沿循不同的言行方式,因而难以沟通。
③偏见
人群之间常常存在许多偏见,如阶级偏见、种族或民族偏见、地区偏见、职业偏见、性别偏见等,形成态度障碍,交往难以进行。
④认知差异
交往双方在文化程度、认知方式、观点意见、兴趣、价值观以及交往目的和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显著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双方认知失调,从而妨碍进一步交往。
⑤自我认知障碍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不过,有些人却在对自己的认识上发生较大的偏差,表现为过度自卑或过度自负。前者因为自惭形秽而远离人群,后者则因自视过高而盛气凌人,而两者均会引起人群的反感,难以产生人际吸引。
⑥不良的个性特征
良好的个性特征可以促进人际吸引,不良的个性特征自然会破坏人际关系。典型的不良特征有:敌意、自私、粗鲁、贪婪、虚伪、冷酷、恶毒、不友善、狭隘、嫉妒、猜疑等。实验表明,这些不良个性是导致人走向失败与挫折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人际交往成功、顺利与否和许多个人的因素直接相关。因此,由于人与人之间在各个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人们在社会人际交往中的表现自然也会不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以“善于社交”、“人缘好”或者“木讷”、“孤僻”、“人缘差”等来评价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与社交能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则一直试图采用各种科学的手段来对个体的或群体的社交状况与能力做出评价,心理测验仍是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这些测验使得人们一方面能以客观的、消除成见或偏见的态度来评价他人,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客观而准确地评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