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张恒是怎样发明了地动仪?

119 2024-09-03 08:38 admin   手机版

一、张恒是怎样发明了地动仪?

张恒利用地磁波震动,制成了地动仪。

首先在室外八个方向修筑八个地道,地道很深,很长,很宽阔,地道口用油布封闭。在室内地动仪上端设置八个龙头,每个龙头的口中含一个小球,下颚可活动,由卡簧卡住,卡簧用丝线连接,丝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道口的油布上。地动仪的下端设置八个蟾,蟾体是空的,用导管连接,另一端抽入地道口。当地震来临时,由于地磁波使地道内的空气发生震动的那个冲击油布,而使得丝线拉动龙口下颚卡簧,龙口张开,小球落入蟾口,又由于导管内的空气冲击使小球向上跳跃。这种方法很准确,但不能提权预测,惟一的方法是每天观测地球各大版块所释放的此能量,这样就可以掌握各大板块的运动情况。可以准确的预测地震发生的位置和时间,火山,海水的运动以及各种地质变化。

二、地动仪是怎么发明的?地动仪是怎么发明的?

过程:

公元138年的一天,在距当时的东汉都城洛阳有一千多里的陇西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几天后,报信的人骑马赶到京城报告皇帝,大家才知道这件事。一旦得到这个消息,马上全城都轰动了,原来前几天早就有一个人用一个仪器测出了它的方向,但当时并没有一个人相信。这一下,发明了这个仪器的人名扬全国,甚至有人把他看作圣人。这个人就是张衡,而他发明的这个仪器叫地动仪。

三、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地动仪是张衡发明的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1]。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张衡早年曾游学三辅,进入太学学习,并拒绝孝廉辟命、公府征召。期间一度为南阳郡主簿,后辞官居家。直到永初五年(111年)才应征赴都,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国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地动仪、改进浑天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誉其为“木圣”[2]或“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四、谁发明了地动仪?

张衡。地动仪是东汉的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张衡会发明地动仪是因为当时全国地震频繁,给人们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张衡亲身感受到这种痛苦决定要研究一种仪器来掌握地震的动态,经过长期的研究在阳嘉元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地动仪。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人 ,是南阳五圣之一。

五、地动仪发明者?

张衡。地动仪是东汉的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张衡会发明地动仪是因为当时全国地震频繁,给人们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张衡亲身感受到这种痛苦决定要研究一种仪器来掌握地震的动态,经过长期的研究在阳嘉元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地动仪。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人 ,是南阳五圣之一。

六、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是一种古代地震仪器。 这个结论是因为张衡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他发明的地动仪可以检测到地震的方位和震级。通过测量地震时地面上铜球的滚动方向和滚动距离,可以判断地震的方向和大小。根据史书记载,地动仪曾在东汉时期的多次地震中成功预测了地震方向和时间,因此张衡被认为是我国发明地震仪器的先驱之一。 内容延伸:除了地动仪,张衡还发明了很多其他的科学仪器和数学方法。例如,《九章算术》这部数学典籍就收录了他的许多数学解题方法和定理,被认为是古代数学的集大成之作。张衡的科学成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也在世界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七、地动仪的发明过程?

地动仪发明过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最早的地动仪是由法国科学家雷诺阿(F. Renou)于1828年发明的一种垂直于地球自转轴的水平旋转板,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使铅垂线移动,从而检测地震。

后来,美国地震学家米尔纳(J. Milne)在1880年到1883年期间,发明了一种使用螺旋弹簧的水平运动仪,可用于记录地震波的振动。但是,这种地动仪仍然不够敏感和精确。

到了20世纪初期,日本地震学家伊东应对东京大地震的威胁,创造性地使用了新的想法和技术,发明了一种名为“伊东式地动仪”的仪器。这种地动仪可以记录地震波的振幅和方向,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精度,成为现代地震学的基本研究工具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动仪的种类和功能也不断增多,如加速度计、计时地动仪、三分量地动仪等。同时,地动仪也被广泛应用于地震预警、工程监测、地下水监测等领域。

八、地动仪的发明20字?

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每条龙头的下方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九、张衡如何发明地动仪?

张衡是一位中国古代科学家和发明家,他在公元132年产生了一种名为“地动仪”的仪器,用于检测地震的方向和距离。他的发明基于他对地震和天文学的研究。

地动仪的主体是一个球形容器,它内置有水平的针。当地震发生时,水平针会因地震震动而偏离水平方向,指向地震的中心。根据针的偏转角度和距离,可以计算出地震的方向和距离。

张衡的地动仪是一项重大的科技突破,它提供了一种准确测量地震的方法,并有助于科学研究地震和地震学。它也是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成就的重要例证。

十、是谁发明了地动仪?

地动仪是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发明在人类与地震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从此,人类用仪器观察地震的历史开始了。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作的杰作。张衡生活在东汉时期,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很多亲身经历。经过多年的研究,他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地动仪。

地动仪有八个方向,每个方向都有龙珠的水龙头,每个水龙头下面都有一只蟾蜍与之对应。如果任何一方发生地震,龙口中的龙珠就会落入蟾蜍从而可以测量地震的方向。

汉顺帝阳嘉三年11月,地动仪的一架龙机突然启动,吐出铜球,掉进蟾蜍嘴里。当时,北京师范大学的人们根本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所以有人开始谈论它,并责怪地动仪器不起作用。

几天后,陇西有人迅速报道,证实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相信张衡的高超技术。陇西距洛阳1000多里,地动仪标记正确,说明其测震灵敏度较高。

但由于张衡地动仪历史悠久,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记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