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颂改革迎农运树新风演讲稿

110 2024-05-17 22:26 admin   手机版

把握导向、鼓劲造势,舆论宣传营造新气象

围绕提高宣传策划协调能力、增强宣传实效,建立月新闻策划例会制度和新闻媒体用稿月通报制度,加强对重要宣传战役与阶段中心宣传的策划和指导,为邵武加快发展鼓劲造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新闻宣传服务发展。《今日邵武》、市广电台、邵武政务网等新闻媒体紧紧围绕充满活力、更具实力、富有魅力的海峡西岸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实践,开辟“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强市”、“来自创业一线的报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创业竞赛起热潮”等专栏、专题,刊播相关新闻1500多篇(条),大力宣传我市“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实施项目带动发展的新思路,组建“三个中心”进一步推进项目工作的新举措,突出项目开发、突出产业聚集、突出平台建设的新成就,“四个持续”的发展新经验。同时,与团市委、市总工会、劳动局联合举办首届“邵武市优秀务工青年”暨“邵武市优秀用工企业”评选活动;开设“改进工作作风,提供优质服务----领导访谈”专栏,充分报道我市执法、行政、服务部门单位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举措;推出邵武福人公司、拿口工业园区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市上下营造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浓厚创业氛围。

二是主题宣传营造氛围。围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贯彻、“八荣八耻”教育、“新农村建设”、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省八次和南平市三次党代会贯彻宣传、市十次党代会及人大、政协两会宣传报道、市(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等宣传重点,各新闻媒体认真做好宣传策划,确定专人负责,深入采访报道,并开设“知荣辱、树新风”等十几个专栏、专题,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宣传报道,为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造势助力。创新宣传形式,由市委宣传部与邵武新闻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荣辱斋”征文比赛,并在《今日邵武》分期刊登优秀征文。

三热点引导维护稳定。通过《褒贬台》、《熙春人邵武事》等栏目,积极做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和解疑释惑作用,反映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在6月上旬的抗洪救灾中,各新闻单位与气象、防汛部门保持联系,及时做好雨情灾情的情况通报、预报预警,开设“抗洪救灾”专题或专栏,及时报道全市各部门单位防灾、抗灾、救灾措施与成效,共编发稿件120篇(条),为我市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整治“违章建设”统一行动中,公平公正,对“违章建设”不留情面曝光,有力地促进了整治行动的顺利进行。

三、立足和谐、点面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呈现新局面

一是突出重点,深入开展荣辱观宣传教育。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今日邵武》、广电局和邵武政务网,分别开设专题专栏,大力宣传荣辱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大力宣传兰成发、饶秀萍、廖朗明等公民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先进事迹。与文明办、团市委联合举办“知荣辱、树新风”征文、演讲比赛。协同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荣辱观’读书征文活动”和“知荣辱、树新风”书画展评。由市文明办牵头组织开展“为铁城添彩,展的哥形象”评选“十佳文明车”活动。各级文明单位积极响应市文明委号召,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扶贫济困、情暖铁城”活动,全市365个文明单位与726户特困家庭结对开展捐助、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扶助,为农村特困家庭捐款36.3万元,向农村低保户、困难户捐赠价值10万多元的棉被500多床。市文明委召开全市学校荣辱观教育工作暨文明小市民创评活动表彰大会,表彰了3000名“文明小市民”、17所创评活动先进集体、100名“优秀教师”和100名“优秀家长”,有力地推动了荣辱观教育和“文明小市民”创评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是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竞赛活动,向全市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下达《邵武市2006年度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责任书》。8月上旬,市文明委在水北镇召开了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现场观摩了水北镇龙斗村、故县村开展村容村貌卫生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做法与经验。狠抓环境整治,开展了“治理村镇环境卫生、优化人居环境”活动,新建垃圾池64个,建成垃圾填埋场3个、焚化炉3个。狠抓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知荣辱、树新风”活动,评选星级文明户3600多户,下沙镇开展评选“十佳和睦家庭”活动,水北镇故县、龙斗村,沿山镇百樵村等行政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建立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的长效机制。狠抓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举办主题报告会6场,印发《建设新农村宣传材料》1600份,组织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等专题调研活动,发放调查问卷1300份,形成调研文章26篇。

三是创新形式,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把养成教育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入点,在持续抓好“文明小市民”创评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学生养成教育新载体,与市教育局联合组织,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中小学生行为图语评选”活动,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9月28日,中国教育报对我市水北小学“图语”学“规范”进行了报道;福建日报、省文明委信息、闽北日报等媒体也对我市中小学生行为图语评选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做了报道。明鸿中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利用家校通网络系统,设置“承诺刷卡平台”,开展“诚信”系列教育活动。

四是“六进社区”,让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持续开展“六进社区”活动,不断提高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水平。“科教进社区”,突出抓好社区科教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区科普工作站和科普示范校;组织科技人员、科普志愿者深入社区,举办科普讲座28场、科普挂图巡回展8场,参展人数26000多人。“文体进社区”,充分发挥老年腰鼓队、健身队、文艺表演队等10支队伍和100个文体辅导员作用,举办社区广场文艺活动50场,开展百部优秀影片进社区活动,社区广场周末电影放映256场,满足社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卫生进社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设立家庭病床76床,签订社区家庭保健合同2480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8万份,为社区居民送医药达3万多人次。“涉台进社区”,在台胞、台属较集中的社区举办“涉台方针政策咨询会”5场,召开社区“台湾形势报告会”2场,同时利用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台胞、台属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环保进社区”,以纪念“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为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向小区赠送环保科普资料、挂图80多套,放映环保科普电影26场,切实抓好第二批市级“绿色小区”评选活动。

四、创新载体、服务群众,文化事业获得新发展

一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邵武特色的文艺作品,独幕剧《高原情》、小品《寂寞的星期天》获“联通杯”南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小戏、小品、曲艺创作奖;《永乐观灯》、《祝福祖国》、《吉祥谣》等节目在第二届“农家乐、奔小康”系列农村活动获奖;邓佑衔的《角逐》、杨大的《兰花文化与鉴欣》分别由海峡文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市政府拨专款3万余元,为“秋之韵”、“南武夷”两个社区合唱团购买了2台钢琴;投入3万多元添置音响、灯光等演出设备,启动“激情广场”周未文艺活动,改善社区文化活动条件。举办了10场一月一主题大型广场文艺演出,“庆祝建党8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卡拉OK演唱赛,第二届“农家乐、奔小康”乡村歌手赛。举办了第三届市运会、“税务杯”领导干部乒乓球赛等10多项比赛,承办了“城南新天地杯”南平十县市篮球赛、南平市党委宣传部系统“邮政杯”羽毛球赛等多项赛事。继续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下发《邵武市第二届农村科教电影节工作方案》,组建8支“建设新农村电影放映小分队”,到农村放映电影300多场次;聘请40个“农村文化辅导员”,深入农村辅导文艺活动;组建7 支“建设新农村文艺演出队”,送戏下乡30场。极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为农村“四难”,市委宣传部制定了《邵武市农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五年规划》和《邵武市“四难”实施意见》。

二是加大三级文化阵地建设力度,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举办邵武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启动仪式,精心策划打造邵东的洪墩、拿口,邵南的和平、大埠岗,邵中的水北、沿山三条文化长廊,筹集资金15万元,启动大埠岗宝积村黄氏祠堂改书堂项目,整体提升全市农村文化阵地创建水平。深化“共建带创”活动,继续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列入精神文明建设互动联动考评内容,全市有168个文明单位与镇村共建,签订“共建带创活动协议书”127份,共建带创的文化中心户覆盖全市73%的行政村;各级文明单位向三级农村文化阵地赠送乒乓球桌36台、电脑27台、电视及VCD8台、党报党刊673份、图书近15000册,扶持资金11.6万元,总价值46万多元;在村俱乐部、文化中心户中建立14个“报刊图书销售专柜”、2个新华书店连锁店”,方便群众借购图书;在街道社区设立固定图书捐赠点,向全市发出捐书倡议,为三级文化阵地提供图书,大大改善了农村文化阵地条件。实施文化阵地增收示范工程,把三级文化阵地的培训与主导产业结合起来,提高农民致富增收能力。

三是保护文化遗产,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加大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力度,结合第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通过在各新闻媒体宣传“中国文化遗产日”和我市文物保护单位内容、举办“文化遗产日”宣传咨询、向市民发放宣传单、举办“文化遗产日”文艺晚会、展示三角戏、傩舞、长门等邵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系列活动,向市民介绍邵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我市的明代古建筑宝严寺大殿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是推出第四届公益文化项目,推进公益文化事业发展。举行第四届公益文化项目推介活动,共推出公益文化项目31项,总金额158万元。已完成21项计89.5万元,签订7项计59万元,达成意向3项计9.5万元。

五、增强实力、扩大影响,对外宣传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强外宣联系点建设、构建大外宣格局。积极与黄峭联谊会合作、举办联谊活动及制作发送《血缘》专刊等各种形式加强与海内外黄氏宗亲沟通和了解,大力宣传和推介邵武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10月22日,宣传部与黄峭联谊会合作隆重举办了“黄氏峭公祠重光庆典暨第一次恳亲大会”,来自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黄峭后裔和粤、赣、滇、黔、川、桂等省以及中国台湾宗亲代表536人云集邵武,参加了峭公祠重光庆典等活动;协助大境堂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网络、画册、广告、活动策划等各种手段促销南武夷旅游资源,发动市民积极参与“福建最美丽乡村”评选投票活动,提升和平古镇知名度;配合市旅游局组织我市各旅行社和主要景区参加四川国内旅游交易会、5.16武夷山国际旅游节,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累计发放旅游宣传品2000多份。

二是不断推出新外宣品,推介宣传邵武。制作插页式《中国邵武》画册,编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丛书《名镇和平》篇,更新《天成奇峡》旅游折页。

三是加大互联网新闻宣传的管理力度。突出发展主旋律,围绕“5.16”、“6.18”、“9.8”等重大经贸活动,加大项目开发推介的网上宣传,开辟项目招商窗口,规划并制作精美的投资指南网页,介绍我市良好的投资环境,推进招商引资。严肃新闻上网的审批纪律,坚决杜绝有害信息的传播。不断完善网上阅评员队伍建设,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加强与新华网的合作,在政务网首页开辟“信息参阅”栏目,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提供有效服务。

四是借船出海,借助上级媒体加大对外新闻宣传力度。2006年,我市新闻报道在上级各类媒体上的采用保持在闽北各县(市)前列。全市被上级各类报刊、电台采用及网络转载的新闻稿件达3400余篇(条),其中中央级110余篇(条)、省级640多篇(条)、地级1100多篇(条);在福建日报上稿222篇,其中头版头题3条、其他版头题31条、整版3个;在闽北日报上稿812余篇,其中头版头题14条、整版6个。7月,中宣部、国家林业局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农民日报、经济日报、青年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科技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九家中央新闻媒体对我市林改进行采访并刊播了相关报道,8月23日《焦点访谈》也对我市林改进行了报道;福建日报刊发的头版头条加短评文章《“西瓜通”迷上科技书》,闽北日报刊发的头版头条文章《邵武市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启示录》、《建园三年吸纳投资七亿六》,《南方周末》刊发的《正在改变的和平》,《幸福生活》杂志刊发的《古典的和平》及《东南快报》对我市天成奇峡、和平古镇的系列报道,《时事报告》封三对我市旅游、经济、人文的全面介绍,《香港商报》对我市8.18赴港招商情况的重要报道等重要稿件和重大采访活动,有力地宣传和推介了邵武。

六、着眼素质、提升水平,宣传队伍塑造新形象。

一是加强宏观管理,提升队伍素质。围绕南平市委宣传部考评办法,建立部机关干部和乡镇(街道)宣传委员绩效考评制度,促进了机关效能建设和干部工作能力提升。结合先进性教育,在宣传系统深入开展廉政教育、三项教育和“八荣八耻”教育,举办宣传系统《江泽文选》学习培训会、理论骨干培训班、乡镇(街道)宣传委员理论业余培训班、“爱我闽北 献身教育”教师电视演讲赛等多项教育培训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宣传系统干部思想业务素质。进一步完善宣传系统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对卫生系统、广播电视系统进行干部任期考核,发现与使用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的同志,增强了基层单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配合市文体局做好文化协管员考核聘任工作,向南平市委宣传部推荐了刘汉辉、何建荣两位同志为我市宣传文化系统经营管理人才。

二是深化名师、名医工程,稳定和激发队伍创业热情。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机制、重在有效的科学人才管理培养观。部领导先后深入教育、卫生系统进行了五场较大规模的人才调研活动,深入了解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工作环境,并就人才工作向市委提出建议,推动市政府出台了人才管理、培养、激励相关制度。市立医院、邵武一中、人民医院等一批单位根据市委精神,进一步深化名师、名医工程,相继推出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技术人员激励机制等人才管理制度,有效地稳定了宣传系统人才队伍,激发了宣传干部队伍的创业热情。

三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做强做大。拓展会员单位,新吸收会员单位10个,会员单位达67个,编印《企业文化专刊》12期;加强会员沟通联系,由协会负责牵头,确定交流主题,实行分小组分层次交流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方法,召开交流会5次;与市电信局、市劳动力就业管理中心联办“企业信息化管理”、“企业用人之道”讲座,邀请福大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黄章树教授、中国创造学会副会长唐殿强教授来授课,各会员单位350人次参加了讲座,有力地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了企业做强做大。福人公司、振达机械公司等一批会员企业,产品远销海内外,《闽北日报》头版头条以《福人频写自主创新神话》等为题进行了相关报道。

七、社会事业又有新进步

教育系统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投资1130万元,完成总面积17300平方米的15个学校基建项目;全面实施新课改,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活动,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中考综合比率居南平十县(市)首位。4月20日正式签约投资2500万美元的“武夷职业技术学院”,标志着我市灰领人才基地建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卫生系统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通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省卫生厅授予“省级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开展,全市农民参合179137人,参合率达88.08%。文体系统《永乐观灯》等多个文艺作品在国家、省、南平市获奖,卢长亮等体育健儿在省运会等多项赛事上摘金夺银;飞机坪、熙春社区被命名为南平市首批文化先进社区,市少体校的乒乓球、举重被省体育局命名为“省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广电局完成10个行政村的光缆联网,接入网改造5400户,全面完成南平市下达的乡村联网任务;为南平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部安装了调频广播并实现光缆联网。计生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连续两年被国家计生委评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连续十一年被省政府评为“计划生育一类先进县市”,被市委、市政府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新华书店全年完成图书销售1243万元,超额完成集团下达的年度指标,继续保持平稳、健康、有序的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