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聊天,才是有效社交的正确打开方式
读到琢磨先生写的这一段话时,我不由地会心一笑。
不得不承认,现在发朋友圈的人真的越来越少了。而我,也已经不喜欢发朋友圈很久了。偶尔更新下动态,就感觉已用尽洪荒之力。
至于原因,分析起来,不过是不在意那些所谓的关注罢了。 因为内心很清楚,那些来自陌生的或熟悉的人的关注,支撑不了现实世界里的种种。
说是自我保护也好,说是成熟世故也罢,总之,对于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生活这件事,我是没有什么兴趣可言了。尽管从前的我,的确很热衷在朋友圈表达。
微信这一社交软件的开发者,自是深谙人性。每一次新功能的上线,都是一份定制的贴心关怀。
朋友圈的展示权限,也很讨喜地从半年、一个月、三天可见,再发展到如今的”仅聊天“,让用户感受到被尊重的同时,却也揭示了有效社交的稀缺属性。
在微信的众多功能里,我最喜欢“仅聊天”这一功能。
不同于设置朋友圈可见期限长短的纠结,一开始就与对方保持必要的界限,这种近乎冷漠的利落干脆,在我看来却是高效且正确的沟通方式。
一位大V如此解读沟通的本质: 沟通的核心是有效,而不是咱俩聊得多开心。 读到这句话的瞬间,内心就被深深触动。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载的年代,每天打开手机,铺天盖地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注意力被五花八门的资讯分散,专注地去做一件事变得越来越困难。
但其实,很多信息跟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不了解对我们的生活也没有影响可言。
在网络里,找到一个聊天的人或者社群,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很多的聊天,味同嚼蜡,乏善可陈。看似很热闹,内里实则是无聊、空虚、苍白。很多时候,明明说了很多话,可是却像什么也没有说。
一个个经过精心打造的形象,一个个煞费苦心树立的人设,一场场真真假假的表演。围观多了,只觉得无趣至极。
我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精力去观看跟自己不相关的表演,同时也没有太多观众来观看我们的表演。倒不如我们对于彼此的身份设定,限于“仅聊天”就好。
近几年,我对“平静”这个词语极为着迷。因为渐渐意识到,一个人想要获得心灵的平静,并不容易,也许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关于幸福的终极追求就应该是心灵的平静。
心平气和、平心静气、心满意足、心甘情愿,这些跟心相关的成语,若是细细品味,你会发现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蕴藏着至深的禅意,代表着一种美妙的境界。
在一档综艺节目的 游戏 环节里,女明星迪丽热巴被问道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当她回答是厕所时,台上的一众嘉宾顿时笑作一团。但很快,大家在听了解释之后,纷纷表示认同。
之所以喜欢在卫生间呆很久,是因为那个狭小私密的空间代表了安全感。不被打扰,完全属于自己的片刻安宁,毕竟,真的有点奢侈。
在台上的她,美艳动人,被万人追捧,享受着鲜花和掌声。紧密的行程,接二连三的通告,事业正当红。但是繁华热烈背后,她享受的却恰恰是独属于自己的短暂时光。
那一刻,隔着屏幕的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常常觉得自己像一个老年人,喜欢清静,不爱热闹。
每当置身聒噪繁杂的环境中时,会不由自主地心生烦意,想要逃离。如果实在找不到躲避的地方,通常会跑去卫生间里呆一会儿。
虚拟的世界容易放大人性的幽暗,也容易放大人心中对美好的投射。 那些所谓的人脉、资源、联结,多是经不起推敲的虚荣。而你跟某某的聊天,或跟朋友之间放飞自我式的吐槽,反而杀伤力巨大,也许某一天就会成为置你于死地的筹码,证据。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发朋友圈了?为什么我建议你少发朋友圈?诸如此类的问题,总是很容易得到关注,我们的心事总是被说中。
我们的每一次表达,不过是在渴求相应的理解罢了。无奈, 表达本就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而我们所拥有的,关于表达的自由度远比想象中局限。
作家樊小纯在《不必交谈的时刻》一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不要以为每个人会有太多朋友。人不需要有太多朋友。真正的朋友,要有无数次的交谈。每个词语都是见证和确认,每次交谈都不可被任何人复制。
真正有效的社交,是没有负担的。 仅聊天,不围观你想让大家看到的生活,不必点赞,不必打扰,不必将太多人请进你的生命中。
在必要的前提下,随意的、轻松自在的,聊聊天就好。
总局“最严限令”时代到来:综艺节目,路在何方
文丨白马 来源丨搜狐娱乐
6月4日,《我们相爱吧》第三季开播。与前两季的大卡司阵容不同,这一季的《我们相爱吧》少了很多明星脸和多了素人CP的阵容,让习惯消费明星的国内观众多少感到有些不适,第一期中,仅有郑恺和程h一对明星cp。
回看综艺圈这几年,如果说《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接连开启了国内综艺市场的“黄金时代”,那么自从前年起,综艺圈的“冰河世纪”开始初显端倪。
“限娱令”“加强版限娱令”“限童令”“限韩令”,倡导素人曝光率,乃至6月初又新颁布的针对网络综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一系列举措,让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都欲哭无泪,综艺戴上了“紧箍咒”,爆款难现,招商困难。
同时,国家又开始实施一系列针对文化综艺的鼓励措施,文化类综艺节目遍地春笋般涌现,“小而精”的节目开始被关注。国内综艺界,似乎开始了新的秩序。
回顾: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从2011年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开始,针对综艺的种种政策开始收紧,另一方面,卫视和视频网站也认真分析和落实种种政策,根据政策,或者“见招拆招”,或者“另辟蹊径”。
2011年,“限娱令”现真身,其中一条规定“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是以新闻宣传为主的综合频道,要扩大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纪录片等多种类型节目播出比例”。一位电视台工作人员告诉了搜狐娱乐卫视的对应落实举措:“从那以后,我们平台确实增加了纪录片的播出时间,但是为了节省成本,我们只购买了纪录片的播放权,而不是版权,播放权按照分钟付费,要便宜很多。”
2013年,加强版“限娱令”实施,其中一条要求抵制过度娱乐,防止雷同浪费:“每季度总局通过评议会择优选择一款歌唱类选拔节目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其余不得安排在19:30-22:30之间播出;总局将对电视晚会进行调控,原则上重要节假日期间每日不超过3台。”
这一年,也是国内综艺界发生翻天覆地之变化的一年,因为《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而引发的音乐选秀盲目跟风大潮得到了降温;《爸爸去哪儿》创造了现象级爆款综艺,开启了户外真人秀的时代;卫视的跨年晚会虽然变少,但换汤不换药的跨年演唱会这一形式开始流行……
2015年,广电总局于公布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要更加关注普通群众,避免过度明星化。这一年起,素人成为了众多综艺的新燃点,因为“希望看到素人恋爱”,《我们相爱吧》暂停播出了两期,随后江苏公布的素人征集令,“2015年节目就增添了素人,这也是为了响应总局下达的精神,但市场因素和观众收视习惯摆在那里呢,怎么能做到全部素人?”《我们相爱吧》节目组工作人员Z先生说。
同年下半年,“限韩令”的传闻四处沸腾。与韩国沾边的各种综艺开始撇清与思密达的关系,改名字、拒用韩国艺人和团队,韩综被下架,“原创”被标榜。这一年,《歌手》请来了哈萨克小伙子,文化类综艺开始悄然流行起。
2016年2月,“限童令”被传出,总局从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加真人秀,直接叫停明星子女参加的真人秀。卫视方面的“解析举措”多少显得有几分慌乱,《爸爸去哪儿4》的播出平台换成了芒果TV,《妈妈是超人》也临时决定在芒果TV播出,《爸爸回来了》直接叫停。自此,网络平台作用凸显,这一年,网络综艺数量达到了新高。
至此,针对综艺节目,广电总局步步拧紧螺丝,卫视和综艺制作相关机构则“见招拆招”,“擦边球”打得沉稳低调,国内综艺发展得依然不错。
当下:“紧箍咒”环绕,“见招拆招”也难
6月12日,2017年上海电视节开幕,主要为二线卫视制作综艺节目的制片人M小姐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奔赴上海,约谈客户。她选择北上,奔赴第一线和卫视方沟通。
在M小姐看来,今年的综艺形势很不乐观:“观众只关心大咖;资方越来越谨慎;电视台效益也不好,给到的制作费很紧张”,在谈及广电总局对综艺节目的调控时,她在电话里叹了一口气:“公司里但凡有些韩综影子的节目ppt基本都压箱底了,根据政策,我们请编剧制作了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无论是一线卫视还是二线卫视,现在都在积极响应政策,做有情怀的文化类节目。”
M小姐的一番话,一方面表明了综艺市场的降温,另一方面,也透露了广电总局给综艺节目套的“紧箍咒”越来越紧了。
观众不满《我们相爱吧》第三季素人cp太多,在第一期中还出现了去养老院做公益和观察员正能量的情感分析,节目知情人表示,一档带有“韩综”痕迹、并且是明星组情侣(非真情侣)的节目“广电总局能让播出就很不错了!”
素人、价值观和正能量被总局不断强调,其他的卫视综艺,也开始了“公益之路”、“正能量之行”,《跑男》改名《奔跑吧》,全体成员去延安,感受红色教育,齐唱《黄河大合唱》,去偏僻小学做公益。
“一档季播节目,为了保险起见,会在十二期节目中,选择出一两期专门响应总局号召,践行公益和三观,你看连《花儿与少年》第三季都放弃了高大上的欧洲之旅,选择了非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穷游,这些国家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中所包括的国家”,M小姐说道。
卫视综艺种种受限,网综的“空子”也很难钻了。6月1日,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这一《通知》被行内称作“广电最严限令,《通知》严肃地指出一些网络视听节目中存在着价值扭曲、娱乐至上、内容低俗、品质低劣、格调低下、语言失范等问题。在对综艺节目的的管理上,《通知》中也多处涉及,并具体地批评了网络节目中的乱象,这些乱象很容易让人想起部分网综。
针对这一通知,上海电视节期间,多家网综负责人纷纷表态要响应政策,积极整改。“摊上事情”的《奇葩说》表示要收缩范围:“不预判,然后划一个圈”;《吐槽大会》的制片人商辉表示,《吐槽大会》的定义是高级幽默,摈弃直接的人身攻击,要在本土化的尺度内合理操作”。
如果说规范价值观是总局对网综节目一条模糊的规定,那《通知》中一条明确的规定:“不允许在广播电视播出的节目,同样不允许在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上播出。禁止在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上传播的节目,也不得在广播电视上播出。”则是给网综致命的一击。这表示“限童令”等多种禁令同样适用于网综。芒果TV的当家综艺《妈妈是超人》《爸爸去哪儿》将极有可能被叫停。
“我知道你说的那个《通知》,我们也在认真解读,同时会严格执行”,一位芒果TV的工作人员回答,但她表示,至于如何执行,她“还不知道”。
今年五月份,广电总局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其中分别有8档电视类节目,1档广播类节目入围,并奖励每个节目10万元。
从获表彰的节目类型看,文化、纪实类节目依然是热点和亮点,包括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和《朗读者》、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见字如面》、北京广播电视台《非凡匠心》等四挡文化类节目和广东广播电视台弘扬工匠精神的《2016技行天下――匠人匠心》、贵州广播电视台《你好,再见》等两档纪实类节目入围。
未来:深耕文化节目,追捧正能量
在2017年白玉兰奖最佳综艺节目入围名单里,《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都在提名范围内。文化类综艺被各卫视追捧制作和推出。
搜狐娱乐了解到,无论是一线卫视还是二线卫视,都已经或者正在推出至少一档文化类综艺。据了解,连向来走纯娱乐路线的湖南卫视都开始提前理会总局意见,制造大型文化节目《名人诗歌会》,明星读诗词和素人对抗,拟请,谢娜,张含韵,迪丽热巴,张钧甯,吴磊,李易峰,白敬亭,华晨宇。
在电视节的综艺论坛上,《王牌对王牌》的总制片人吴彤针对总局提出的要求,也表示在研发新的节目:“我们也会马上研发中国梦想秀,是纯素人的。做这样一个节目,把更多正能量的东西传递给观众。”
综艺的“紧箍咒”越来越紧,在可预见的一两年里,文化类节目将雨后春笋般涌现,就如同前几年的音乐选秀节目,或许这又是一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