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一篇辩论赛辩文 题目是“有志者事竟成”与“有智者事竟成”恳请高手作答
1·如果一个人他只有智慧,然而第一次碰壁了,那他会怎么样,是会36计走为上策还是会继续坚持下去,如果他继续坚持下去,那他就应该算作有志者
2·实例一:陈荣光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有一家人,母亲早巳不在,父亲做苦力,从早做到晚,也不能使6个孩子得到温饱。最大的儿子陈荣光小学毕业后,决心要继续学业,但父亲却想让他辍学工作为减轻家里负担。在他苦苦哀求之下,终于达成一项妥协:父亲继续独自挣钱养家,再辛苦也不会要他停学工作,但是读书的事,荣光必须白己想办法,一分钱也不能指望父亲供给。荣光不仅有志气,更有勇气,他走到西环山腰的—所名校,几经辛苦,见到了神父校长,说出他渴望读书的苦心,还告诉那位校长他是能够决定他一生的人。校长被他感动了,给了他一个免费的中学学位.并且安排高班同学给他旧书及文具。读书的事总算有望了。此后荣光每天早上4:30起床,步行下山,到附近的菜市场捡地上菜贩子抛掉不要的枯黄破碎菜叶,可得两箩.卖得两毛钱。他用一毛钱乘坐小轮过海,步行上山上学。如果那天他实在太饿,而忍不住用余下的一毛钱买个面包允饥,那天他便面对一个难题:下课后如何渡海返家?荣光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并获得外国一所大学的奖学金和同学们的帮助出国继续学业。大学毕业后返回香港,回到家里,见到邻居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青年,正在以干苦力为生。什么使得他与邻居青年的命运不一样?是命运控制他还是他改变了命运?
实例二:布西奥的故事
弗朗西斯科·布西奥是墨西哥的一个整形外科医生。1985年9月中旬的一次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原来9层高的医院宿舍的瓦砾中3天,被救出来时他的右手坏死了,需要切除4个手指,只有姆指能够保留。对一个整形外科医生来说,这与被判死刑差不多。布西奥没有气馁。同年12月他飞到美国旧金山市,找到—位高明的显微外科医生,研究把双脚的第二趾切下,移植到右手充当无名指和小指。1986年3月的——大手术历时十多个小时,终于成功。他的期望是日后再用这只手进行复杂精细的整形外科手术。由于他努力不倦的练习,手术后不到两个月,布西奥便能够为访客签名留念。手术后6个月,他终于成功地完成受伤后第一次整形外科手术。1987年2月,也就是大地震后18个月,布西典恢复了一个正常整形外科医生的全部能力。布西奥记得为他做脚趾移植手术的彭克医生绐他的鼓励:“你的手能康复到什么程度,要看你需要它做什么而定。需求越大,手的本领就去越强。”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身体也是一样,它们可以做到的极限,完全取决于我们需要它们做什么:需求越大,它们的本领就会越强。
实例三:格莲妮的故事
依莲·格莲妮是苏格兰人,1966年出生.不到30岁便已经是今天古典音乐中打击乐演奏的大师,被世界公认为时下打击乐女皇,可是你能相信吗.她竟是聋的!聋人可以做很多事,但是做音乐师似乎有点匪夷所思吧!
格莲妮8岁时患上一种至今不详的病,听觉渐渐退化,到了12岁,已经成为100%的聋子。但是耳聋没有使她改变自己对音乐的兴趣或者方向,她的决心及努力,加上一点天份,使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不少毕业生满足于伴奏工作、在大交响乐团中任职或者以作曲为职业。格莲妮不作此想,她挑选了打击乐器和独奏表演作为事业的方向。打击乐直到20世纪中期才在传统西方音乐中有了一席之地,能够掌握的音乐家不多。很多有名的作曲家都为格莲妮作曲。她的声誉在音乐界十分高,是世界级的音乐家。1994年她曾到美国巡回演出。
她不具备的并没有阻碍她得到想要的东西;所发生的不幸,并不能使她停止争取和成功。
二、辩论赛主持人开场白和结束语怎么说?题目是文学名著和通俗文学谁的影响大
文学的分化 读者的选择
三、求辩论文
孩子跌倒了,要不要把他扶起来?这是近些年来教育界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观点似乎比较一致:孩子跌倒了,家长不要心太软,马上去把他扶起来,而要求孩子自己爬起来。一些年轻的父母对些深信不疑,理由是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 我以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应当承认,重视培养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是对的,通过这种教养方式进行培养也是可行的。但是,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如果不管孩子年龄大小、身体强弱,也不管孩子跌倒后是否摔伤以及受伤的程度等等,而主张“绝对”不能去扶,这种主张就太绝对,也过于简单了。 如果孩子摔得不重,毫发未伤,看样子能够自己爬起来,家长就没有必要去扶他,而应该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也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的意志更加坚强。但是,假如孩子正是蹒跚学步的时候,年龄小、身体弱,或是摔得很猛、很重,家长也不伸手扶助,就有点残忍了。在孩子需在帮助的时候,没有人去热情地帮助他,他会感到人与人之间太冷酷无情。这不仅会给作为弱者的孩子心灵上以极大的伤害,而且当他以后看到到比他更弱的弱者,诸如比他更小的孩子和老弱病残者受到挫折、遇到困难时,他也会漠然视之,袖手旁观。假如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互帮互助,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 孩子是弱者,他们需要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成年人也负有这种责任。孩子在受到挫折、遇到危难时,家长不要心太硬,要热情关情、爱护他,主动地帮助、保护他,这不仅使孩子获得了必要的关爱,体会到人间的温暖,产生安全感,也会使他从家长的行为中学会关爱别人。 我们知道,孩子小时候所获得的教育,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果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是片面的话,长大以后他的思想和行为也就可能出现偏差。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不要让一种倾向掩盖了另外一种倾向。提出一个教育主张,应当慎而又慎,不能太绝对、太武断,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是针对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过于呵护、过度保护,而有意识地强调一下“跌倒了要他自己爬起来”,矫枉过正。未尝不可,但不能把它作为一个适用于所有情况的普遍的教育原则。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讲究辩证法,不能搞形而上学。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