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辩论时,是否应该举例子?
当然应该举例子,完全不需要纠结。一般低水平辩论赛才会全场扯逻辑一个例子没有,高水平的辩论赛双方对例子的解读都是非常充分的,甚至一个例子就可以结束一场比赛。
你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辩论赛是论证和辩驳的综合。辩驳我就不多说了,对方说一个很荒谬的论点,你一个反例就可以打他的脸。在反驳的时候,数据和实例的效果有时候比逻辑要好得多。比如01国辩决赛“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反方反复举原始人、强奸、南京大屠杀等不存在钱的恶的例子,最后把强大的正方给狠狠压制住了。
估计题主纠结的是论证的时候,你会觉得举个例会有“以偏概全”的感觉。所以这时候,举例要注意不要举极端的个例,而要举那些大家一听就觉得“这是普遍现象”的例子。当然如果你真的要论证这是普遍现象,你除了例子外还需要有数据。高水平的辩论赛对数据的挖掘是非常深的,比如是否应该废除计划生育的辩题,需要查询大量的数据,具体参考知乎的各个答案。
二、辩论所需的例子在哪里?
可以参考一下这两个回答哦。
数据查找:
打辩论的数据资料都是在哪查的呀?至于一些事实例子主要看平时的积累,当然还可以在辩论前搜一些有关资料
怎样从辩论小白自学成辩论高手?上面这个回答总结的相当丰富,感觉没什么好补充的。
对了,无聊的时候可以去看看辩论赛啊,最好是那种经典一点的。(我们指导老师说很多辩论赛,到最后都会变成吵架。双方阴阳怪气,火药味十足的那种。)里面有很多例子可以找然后化为己用。链接就不贴了,上面那个有很多。
加油
三、辩论中有意思的例子或者段子能够分享一下吗?
“请问对方辩友,你觉得我长得怎么样?”
“呃……很漂亮!”
“那你喜欢我吗?”
“喜……喜欢!”
“好的,继续!”
四、举例子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1、有例为证,让事实更加清晰
2、通过列举相似的事件,可以更好的达成成功的几率
3、使人更为信服,易于达成目的
五、如何更好地举例子?
语文课上,讲议论文写作,老师对学生们说,写一个论点,举一个例子。
长大后,一路走来的你,不一定是坐在台上侃侃而谈的“大师”,但一定是听过不少的讲座的“听课达人”。
讲座分两种:愿意听的和不愿意听的。愿意听的讲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台上的讲师,都很会举例子。比如说,当你看手机时,他会从科技发展聊到通讯,发出一条微信,对方三五分钟不回,我就会着急。
你会心一笑,默默把手机塞进抽屉,抬头望望他,听他讲课。当你又低下头,他再举一些例子,调动你的好奇心和情绪,例子多是故事,引人入胜,例子贯穿内容始终,组成一堂生动的讲座。
以上带给我今日写作启发。
(关注政哥的后花园,领取99本成长书籍)
奥特曼,不,是高特曼,著名心理学家,他做了一项测验:他将数对夫妻分为master(大师组)和disaster(灾难组)两组。他观察到:当一方向另一方发出“请求”信号后,另一方的响应率是不同的。其中,大师组的响应率高达87%,而灾难组只有33%。
实验表明:大师组更多地关注的是相处时的愉快时刻,而灾难组更多地是在寻找对方犯错时刻,故此,前者的婚姻稳定性较高。
举这个例子,意不在讨论相处之道,而是想聊聊“举例子”的秘密。
我们听一个道理,听的时候,每个字都认识,字与字组成的句子也能明白,但是,真正做的时候却又想不起。这就是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然...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留出三秒时间,试着忘记前面这个实验。
3,
2,
1。
忘记了么?
OK,虽说唇齿相依,咬破嘴唇偶有发生,夫妻也有不睦时。这时,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多想想对方的好。
这句话对吗?
对。
正确吗?
也正确。
好,那么下面,请为这句正确的话找个论据。为什么要多念对方的好?举个例子阐释其正确性。
这个,那个,一时语塞,没关系,请把刚才忘掉的实验碎片拼起来,论据就出现了:高特曼的实验表明,更多地关注对方的优点,可以提高婚姻的稳定性。
有了这个例子,道理才真正成为指导你的道理。
知道无数条道理,并不稀罕,能举出道理背后的依据才稀罕。举例子,一口吃不下胖子,一遍不好,总结改进,再讲第二遍,第二遍还是不行,再总结改进,讲第三遍、第四遍,等到第X遍时,听的人觉得好了,你,就成了讲台上的大师。
坚持写作334/365
六、辩论赛中怎么反驳对方说的:你这是个例。?
1、如果确实不是个例,那么直接甩个排比句打脸。
2、如果确实是个例,也不要慌,先说这个例子是有具有普适性和代表性的,请对方辩友论证这个例子是个例。(一般来说需要从逻辑上或者概率上证明其发生概率渺茫才能认定为个例)
七、有哪些最常用的辩论技巧?
会辩论的人,怎么会吵架了呢。
如果一定要讨论出什么东西,就一定要用质询的技巧。
1,听。彻底听清楚对方的逻辑。
2,确认。复述一下,并得到确认。
3,共识。缩小讨论范围。
4,推理。按照对方的逻辑,询问是否可以推理出某结论,待谬误出现。
5,强迫回答。绝不允许对方逃避。
6,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先让对方完成举证义务再讨论
题主所说的,应该是几种逻辑谬误。
转移话题,是红色鲱鱼谬误。
揭短,是人身攻击谬误。
感性思维,是诉诸情感谬误。
还有,提醒题主,辩论讲逻辑。但是沟通不全是。还有情境,感受,期待,行为。只讲逻辑,你就惨了。当别人转移话题,你可以默认这个问题你问出了什么。接下来怎么操作,看情况而定。
八、用举一个实例来证明一个观点的方法正确吗?
举一个实例去证明一个观点肯定不对。
然描述的观点证明让人不易明白,举一个实例结合,是最容易让读者明白其要表达的观点,这也是有些大V常用的方法。一般他的这种观点,具有规律性和推广性。所以在读到有些大V的实例,应看人家是要表达的什么?
当然,如果发现有人用两个例子就得出结论,说是证明,而不具有规律性和推广性,那么这样的文章证明直接可以选择忽略,当是搞笑。不过,有时侯别人不是证明,只是想法和思路,还是可以看一下,丰富一下自我。
九、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用举例子来证明一件事,这样会不会显得太片面?
一个观点后面需要论据支撑,纯理论的推断没几个人愿意看,最好的论据就是举例子。举例子解释更容易理解,引发共鸣和共识。而且人普遍喜欢自己总结,而不是被灌输道理。所以,很多时候,故事讲到位了,不需要你总结,看官已经接受了你的观点。
会不会片面?必须片面啊,例子往往只能从某些角度说明问题,而不是充分证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