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社交语言中称谓的作用与运用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9-18 00:08   点击:189  编辑:admin   手机版

论社交称谓

张传真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 97本3 97A11335

【摘要】对社交称谓的研究早就引起语言学者的注意,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语言学者对社交称谓在结构,语义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的研究的不多,本文就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人际关系对社交称谓的影响这一角度来看看人际关系中权势和同等关系这两种关系对社交称谓的构成,反映的文化内涵及整个社交称谓系统的发展变化三方面的影响渗透作用,同时谈一下影响社交称谓使用的其他因素.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社交称谓 权势 同等关系

社会语言学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以后,社交称谓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80年代以来,我国的语言学者积极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开始重视对社交称谓的研究,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人从文化角度,探求称谓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如李树新的《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文,考察现代汉语称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有人运用现代语义学的方法,对社交称谓作义素分析,如陈月明的《现代汉语社交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印记》;还有人将称谓语编成词典,王火,王学元的《汉语称谓词典》.但我们应看到社交称谓是一种交际性很强的词语,其使用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社交称谓受交际影响很大,而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社交称谓是指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使用的称呼.社会交往活动不同,产生的交际关系也就不同,因而使用的社交称谓也就不同.人们的交际关系可以有社会关系交际,工作关系交际,感情关系交际,家庭关系交际等等,社交称谓随这些不同的交际关系形成一个复杂的社交称谓体系并受其影响.从社交称谓的构成,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及整个社会称谓系统的发展变化都可以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影响作用.本文就是要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看人际关系中权势和同等关系这两种关系是怎样影响社交称谓的.

权势和同等关系这两个术语是有布朗和吉尔曼在关于第二人称代词T(单数)和V(复数,但用于单数)的研究中提出的,以此来概括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欧洲语言中,第二人称单数有两个称呼代词,它们的并起源与拉丁文的tu(T)和vos(V).T―V开始时具有权势语义,即用T还是V取决于双方的地位,体力,年龄,财富,出身,性别,职业上的高低不同.所谓权势指的是如果一个人能控制另一个人的行动,他对后者就具有权势.权势指的是至少两个人关系,因为两个人不能在其行动范围内同时对对方拥有权势.12世纪―14世纪中叶,欧洲各语言中都形成了一套非相互式的权势语义规范. T―V的权势语义一直延伸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然而,时代风尚的转变使权势语义难以满足人们通言语交际加强社会连结关系的愿望.人际关系的内涵开始由权势相对向平等相待转移, T―V的权势语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它开始表示双方的关系是亲昵(T),还是礼貌(V).也就是说T成为亲近标志,V成为礼节标志,T―V就具有了同等关系的语义.同等关系指人与人之间无社会距离的平等性――共同的经验,共同的社会特征(宗教,年龄,籍贯,民族,职业,兴趣爱好等等)以及深刻的熟悉程度.在人际关系中,权势和同等关系在交往中是普遍存在的.这两种因素虽然在对第二人称代词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但也适用于人际交往的各种应用.社交称谓也毫无例外地受其的影响.

社交称谓是由一些基本的组成成分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则组成.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以下几类:第一类姓名类,可以由老,小 +姓(名),姓 +名或直接成名.这一类称呼常见于有一定社会联系的同龄或年龄相仿的人之间,如学校里同学互称,单位里同事互称,比较熟悉亲近进的人都可以这样称呼.铁凝的《喔,香雪》中山里姐妹就相互称名:香雪,过来呀,看!凤娇,你说哪 社交称谓中的姓名类多是同等关系的体现.其中出现的老小两个表示亲昵关系的词头,记录的是亲切的关系.对于一些年轻人人们常在他们的姓氏前面冠一小表达亲近的感情.老这一昵称是从旧时代沿用下来的,也是用在姓氏前,如老张,老王,老孙,比直呼其名客气一些,礼貌一些,尊敬一些. 老小这两个成分及其使用是同等关系中亲切,礼貌的反映.同时老字还可以作词尾用在姓氏之后,又是权势的一种体现,因为年龄代表着资力和权威.如《人到中年》中院长称呼医院眼科一权威大夫时:孙老,陆大夫身体一向不错……文学泰斗郭沫若被人称为郭老,老革命家徐特立被人称徐老.权势还可以体现在社交称谓的身份类中,这是社交称谓的第二类,即用能够表明身份的职业,如医生,会计;职务如书记,厂长,主任;职称如教授,研究员等来称呼,如一位职工对鞋厂的厂长称呼为厂长你放心,这点小事……(陈忠实《害羞》);病人对医生称:大夫,我还想问……当然,这些能够表明身份的职业,职务,职称必须能够显示一定的权势:地位,学识等等.在社交称谓中还有专门的称谓词,像同志这一表示同等关系的称谓词,还有先生女士小姐;与之相对的是表示权势关系的师傅老师等称谓词.一位工厂采购员说,一般商店售货员,我叫同志,到五金商店买东西,有些货我不懂,要向售货员请教我叫他们师傅,看来同志在这里仅表示一种同等关系,而师傅则具有一定的权势.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权势和同等关系体现在社交称谓的组成成分中并且影响组成成分的内容.

由不同成分组成的称谓系统是不同的.每一个称谓系统中,都沉淀着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历史传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言在使用社交称谓时要受到民族传统,社会结构和集团意识制约的.Brown和调查,德国人的交往中使用的社交称谓权势起的作用更大一些,对德国人来说天生的家庭成员关系是一向重要条件;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则对同等关系更重视,因为他们更重视后天获得的共同之处.T-V形式的用法(即是表示权势还是表示同等关系)归根到底是一个民族社会的心理习惯问题.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是经过几千年的积淀逐渐形成的,它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这就使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形成了汉语特有的特点.

首先,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统治了中国几千年,这种封建的宗法社会在民族心理上造成这样的特点――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进而引申到对血缘关系的强调.亲缘关系是靠血缘和婚姻形成的,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有很大作用.在封建社会中由亲缘关系形成的亲属关系不仅表示了人们自然关系的亲近,而且影响了人们社会政治地位,所以在言语交际的社交称谓的使用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讲究亲属称谓的使用,长幼辈分的严格区分,即大量借用亲属称谓用于非亲属的交际中,这是我国在称呼方面一种历代相传,相沿已久的习俗,我们把这种改变了原来用法的称呼可以称之为拟亲属称呼,这是社交称谓的又一类:亲属关系类.它不仅是在左邻右舍,一村一屯的人使用,就是对陌生人也往往采用这种拟亲属称呼.例如铁凝的《东山下的风景》中一位下乡的青年称一位三十开外的妇女大嫂,称老人叫是大伯吧 ,用的是拟亲属称谓.这样的称呼还有大娘,大婶,大叔等等,在使用这些称呼时有严格的区分.如称跟自己父母年纪接近的长辈时,以父母年龄为界,比父母年纪大的称为大伯,大娘;比父母年纪小的称为大叔,大婶.对同辈成年女子,比自己大的称姐姐,对已婚的称大嫂,比自己小的称妹妹.不仅有严格的年龄限制,还有严格的辈分限制,如老舍的《龙须沟》中六十多岁的老赵:四奶奶,这点事交给我啊!……他对三十岁的四嫂称四奶奶原因就是辈分在起作用.亲属关系的复杂再加上称谓使用的各种区分限制,使拟亲属称呼也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难怪《红灯记》中李铁梅唱到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拟亲属称呼的使用是封建宗法关系在社会语言中的体现,其最深刻的原因还是权势的作用.

重视长幼的宗法观念移到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就变成了权势的表现之一―等级制度,这是民族心理的第二个特点对等级关系的强调.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一直提倡长幼有序,尊卑有序.因而在社交称谓中人们习惯用表示身份的职位,职业,职务来称呼对方,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关系类称谓,并且是那些能显示一定的权势,地位,名望的才用来做社交称谓,否则就不能.如木匠,铁匠,清洁工一般就不作社交称谓,讲师,助教等职称也不用作称谓,只有像厂长,主席之类的才能用作社交称谓,例如在老舍的话剧《面子问题》中佟景铭这位要面子的人物就时时被人称为秘书.秘书别太生气!这是工友赵勤对他的称呼,而作书记的周明远则没人称他书记员,因为书记员在当时已是低得不能再低的职位了,不能显示权势,所以不象能显示权势的秘书那样用作社交称谓.特别是对有官职的谈话对象,历来有以职务相称的习惯.而且为了提高谈话对方的地位,如果对方担任副职,习惯上把副字略去,王副局长就称王局长,张副书记就称张书记.在小说《死谜》中,司机对其上司――宁副局长是这样称呼的:小李凑到宁副局长跟前,小声的说:'宁县长,我有办法把她弄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文化中体现的权势在起作用.

社交称谓反映的中国文化还体现出同等关系的影响.中国文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群体的作用,不突出个人和个性,正因为如此,中国人为了强调人际关系的亲热亲切,如上文所说,常使用拟亲属称呼,把家庭中的和谐关系扩大到社会中来.现在拟亲属称谓中的阿姨广泛流行于社会.阿姨在古代和当今某些方言中是指母亲的姐妹,现在是对女性的尊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们把他们的老师称作阿姨;在医院里常常有人把护士称作阿姨,把私人保姆称作阿姨.阿姨这一称谓的使用反应 了与人之间相互尊重而又亲切的人际关系.拟亲属称谓中一些繁杂的称谓都被淘汰,年龄差距形成的辈分界限有所打破,人们使用拟亲属称谓更多的是为了表达亲近,友好的感情.

我国由于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传统的影响,权势因素在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社交称谓的使用中权势的影响;同等关系虽然在社交称谓中作用不是很大,但人们追求和谐,亲情及近百年来的各种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使它也体现在社交称谓反映的文化心理中.

社交称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语汇系统.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同时作为社交工具――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社交称谓这个敏感,开放的语汇系统也不例外,由于社会的发展引起人际关系的变化和人的价值观念的更新,社交称谓的语义及其功能也随着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拟亲属称谓发生的变化最大.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简化.我们知道由于封建宗法观念的影响,拟亲属称谓是非常繁多复杂的,是权势的表现.现在对中老年使用的名目较多的亲属称谓大爷,大叔,大妈,大嫂等等分工较细的拟亲属称呼,现在只保留了对老年人 的大爷,大妈及对中青年的叔叔,阿姨两套称谓,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人追求简单快捷的生活方式而不满于琐屑的称呼,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宗法家族观念淡化的原因.使用拟亲属称谓不再拘泥于年龄辈分的差异,人们对大两辈的老人可称大爷,大妈,对小两辈的孩子可称小弟弟,小妹妹,这些拟亲属称谓只是反映了年龄的长幼差异,而在使用上则具有敬长亲幼的规则,是同等关系这一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拟亲属称谓的另一变化是对女性的称谓趋向与直接确定和女性的关系,不以男性为中介.过去的大嫂现在多称姐,不再以哥作为中心确定称呼,把对方称为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现在阿姨的称呼也很流行.称姨称姐都是立足于女性关系所确立的称呼,这反映了女性自主意识的增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男女平等的观念已成为一种社会心理,这样的称谓使人倍感亲切和礼貌.拟亲属称谓的这些变化是同等关系这一因素在社交称谓发展中所引起的.同等关系对社交称谓发展的另一个影响是同志这一专门称谓语的 使用.同志是解放以后我国普遍流行的一个社交称谓,彼此交际,无论男女老少,地位尊卑,一律称为同志,它反映了新中国所提倡的人们彼此之间同志般的平等关系.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两个革命青年――鹿兆鹏和白灵相见时:

鹿兆鹏松开手说: 白灵 同志!我受党组织……白灵听到同志那声陌生而亲切的称呼时,心头潮起一种激情,……白灵说:……啊!你再叫我一声同――志!

此时,同志这一称谓刚刚兴起,反映出志同道合的战友的平等关系,给人庄严的感觉,所以白灵听到那一声同志才会那样激动.同志这一称谓现在已广泛使用起来,词义已有了变化.祝畹瑾曾从现实生活的自然话语中搜集实例,对同志一词的使用作了细致的研究.他与司珂腾(carol scotton)合写的论文指出:同志一词的词义演变是同等关系的标志.

虽然由于社会的改革发展,同等关系对社交称谓的发展起主要作用,但同时权势对社交称谓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以专门社交称谓师傅老师的使用为例,我们来看一下权势对社交称谓发展所起的作用.70年代,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师傅一词在我国某些地区流行起来.师傅这一称谓由工业企业的行业称谓向社会人际称谓迅速扩展,语义也发生了双重变化.首先有传统语义引申为对于业务知识,技术本领上能为我师的人表示尊敬,后来又引申为向任何不熟悉的人,对一般工人,服务员,路人都称为师傅,如一位顾客在商店里买东西,便称:师傅,麻烦您帮我……;师傅一词包含有技术,受尊敬的意思.被称为师傅的人无形之中含有某种权势.一位青年司机说,有次开车停在路上,三个五十来岁的司机走过来对我说:师傅,车坏了,劳驾帮一下忙.这位青年司机便有某种权势的感觉.现在老师这一社交称谓也发生了变化.老师首先是在学校和艺术团体中使用,现在已不仅仅局限于文化教育界了.一位学者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谈到社会上滥用老师这一称谓时忿忿然:

现在社会上滥用老师一词.某某电视台的一位主持人在向观众介绍一位相声演员时说:我们刚才看到了某某老师的精彩表演……我不承认某某是我的老师……

教师这一职业在我国是比较受尊敬的,特别是现在.一般认为教师对学生拥有绝对的权力,教师这一称谓也就成为权势的代表,同时老师还是有文化的象征,老师这一称谓的广泛使用,正反映了人们对权力,对文化的崇尚,是权势对社交称谓的影响,因而老师这一称谓的泛化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社交称谓系统不断地发生各种变化,增加新称谓或减少旧称谓,它总是同等关系和权势这两个因素中找到变化的缘由,无论怎样变化,都是这两大因素起主要作用.

在社交称谓的实际使用中,除了受权势和同等关系的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一社交语境.社交语境指的是辨认谈话双方的社交身份,他们的社会关系,以及说话人或听话人与其他人或物的关系.社交语境制约着社交称谓的使用,因为语境变了,交际双方的身份和关系也就变化了,自然也就应该使用不同的称呼,如果称呼不随语境变化,就会影响交际的顺利的进行.例如:

老年妇女:我说这位大姐呀!我说的话不到地方,你有文化,你能听明白,我说大姐呀……

审判员:别叫大姐,称同志或者叫审判员,法庭开庭,别叫大哥大姐的.

电影《15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

这里的老年妇女不注意称谓使用的场合,影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其二,人们的交际动机也可以影响人们对社交称谓的使用.言语交际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交活动,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根据Thaktrar等人(1982)阐述的言语调节理论(speech accommodation theory),人的言语行为受主观态度,交际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满足自己的交际需要,说话人总是有意无意的调整控制自己的言语行为,有效地选择自己的言语形式(包括交际称谓).例如:

某宾馆青年职工:师傅,让我们进去吧!

影剧院检票员:不行,没有票,不让进.

青年人:叫你师傅还不行吗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此师傅称呼是为了达到进去的目的而使用的.其三,要注意交际双方特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所以一定要根据交际双方特定的关系使用称呼.例如谌容的《人到中年》中大夫姜亚芬称呼在办公室谈话的同事陆文婷:陆大夫,你约的那个张大爷又来……而当两个人私下谈话时,姜亚芬则这样称呼:文婷,你一上午做三个手术,行吗 两次交往活动是不同的,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同的:第一次是同事关系,第二次是朋友关系,因而姜亚芬就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社交称谓.此外使用社交称谓时还要注意礼貌,性别等其他因素.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社交称谓从其结构,其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乃至称谓系统的发展,权势和同等关系因素始终在起着主要支配作用,尽管 两者的作用不是相同的,因而我们在研究社交称谓时必须将权势和同等关系同时考虑进去,另外社交语境,交际动机及交际双方特定的关系等因素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好社交称谓这一语言现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