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课程,如何做效果外化?
艺术类课程,如何做效果外化?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层次分梯度”,有利于实现效果外化升级。
第一梯度:知识技能外化
知识是最容易获得的,技能需要通过训练持续提升,比如孩子学习钢琴时的乐理知识,学习美术时的色彩搭配,学习跆拳道时的脚法等等,这些都是技能。
知识技能外化的常见方式有比赛、考级成绩、公开课、课堂照片、视频等等,这也是很多培训机构惯用的方式。这些集中在知识和技能层面的外化固然重要,但却不能直击家长的需求和痛点。
第二梯度:德育效果外化
德育是在知识技能目标基础上的升华。艺体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孩子的情感、审美、意志品质、思想品格塑造有重要意义,德育贯穿在孩子艺体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次课程的活动,孩子都在收获点滴的成长。如何将孩子成长的瞬间呈现出来,可以在教学产品设计上以此为导向下功夫。
以跆拳道为例,跆拳道不仅能让孩子强身健体,更能学习礼仪,养成坚韧不拔的品格,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呢?有没有可能将这些品质进行课程的升华?比如孩子在练习跆拳道劈板的时候,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在木板上,写上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如拖延、懒散、粗心等,鼓励孩子克服这些陋习,然后让孩子踢板,并让孩子写一份自己在这个过程的体验和感受。这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过程,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跆拳道的一系列训练,培养其克服问题和困难的能力,老师及时鼓励,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这个过程孩子收获了自信、勇气以及自我成长。
这个教学过程无论是用视频还是公开课的方态亩式呈现出来,给家长的直观感受和体验都是很震撼的。其他素质类课程都可以参考这个思路,在德育上芹毕结合课程的功能,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实感呈现学习的效果。
第三梯度,思维效果外化
德育是一个过程,思维和态度的转变更是孩子成长和成熟的标志。艺体教育能促进潜能和天赋唤醒、打开孩子视野,使孩子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而促进其思维发展。比如学习了钢琴的孩子,思维和情感更丰富和细腻,更能体察自己和别人的感受。
中国文化对情绪和情感的表达比较含蓄,父母很少对孩子说“我爱你”,孩子也学不会对家长表达自己的爱。而艺术本身就是情绪的表达方式,在钢琴教学时,情感可以自然地融入和流露,比如在孩子学习《大海》弹奏的时候,引导孩子体验那种对妈妈深刻的爱和依恋,让孩子饱含情感地学习这个曲目,帆首森并在之后完成一段弹奏钢琴的后和妈妈关系的感悟文字,通过信件和卡片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这个过程就让孩子经历艺术熏陶的同时,引导孩子对情感进行深层次的体验,从而实现孩子情绪和思维的培养。
能做到知识和技能外化的培训机构不在少数,但做好了德育效果外化和思维外化的机构就不多了,这恰恰是艺体对孩子塑造的优势所在,是应试教育无法替代的。做好了课程三个梯度的效果外化,就能打造学校的竞争力,使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久的胜利!
中国艺术应该如何走向世界
A 中国的文化实力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而当代中国的艺术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表情,艺术是社会状态的寒暑表,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综合体现,是帮助国际社会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的最佳载体。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动当代中国艺术,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的艺术成果走向世界。
近年来,中国艺术由“旧时王谢堂前燕”走向了广阔的国际舞台,然而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在国际交流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隐患:
首先,我们“走出去”的艺术文化产品偏重于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的传播力度、广度、深度则远远不迹并首够。国外民众常常通过三星堆、兵马俑以及中国古代经卷、书法来了解中国,而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却严重匮乏或者偏颇、误解。那些在西方当代主义意识下产生的扭曲领导形象、丑化中国人面貌的作品堂而皇之陈展于外国艺术殿堂。恰恰相反,不少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只能在一般画廊展示,文化的尊严被严重损伤。
其次,我们始终处于“被选择”的状态,大规模的艺术生产与消费并没有确立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艺术话语权,当今的国际艺术规则与标准仍是西方的一姿数统天下。中国艺术品蔽察获得西方关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然而其中也充满着“被看”的危险。倘若我们不能确立中国立场,仅仅因袭临摹西方的前卫艺术,那么就会与中国文化内部深厚的传统底蕴发生断裂。
再次,目前中国很多当代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走势并不完全取决于作品本身的质量,同时还较多地受到了盈利策略的驱使。艺术家往往被误导,似乎只要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扬名世界。艺术家对国际资源的信息了解不够全面,只能以个人名义与海外画廊或其他艺术机构合作,推向市场的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因为以上的种种不足,导致当代中国艺术被过分政治波普化,“文革”意识或“文革”产生的作品被视为主流,或者是将中国传统的元素转化为其有商业价值的标志而泛化、产业化。导致简单、平庸。甚至某些畸形表现、格调低下、哗众取宠的艺术人士得到热捧,使得世界一再“误读”中国。
B 从上述所看,建构价值标准体系是中国艺术品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十分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坚持多元、开放、创作自由的前提下,要增强对文化艺术品主动输出的甄选标准,形成健康发展和谐生成的中国当代艺术评定机制。在甄选中应当把握三个原则,即健康高尚的思想、普世的情感和高水准的艺术性。有步骤地将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价值观、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中国优秀艺术作品推向国际舞台,培养具有较强实力的中国文化走出去,逐步拓展中国艺术品的国际市场。
要加强官方机构、正规艺术品经营机构和主流媒体的互动,形成良好的艺术品输出机制。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是隶属于文化部的两大艺术机构,那里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文艺理论专家,应当充分发挥他们在当代中国艺术国际交流中的引领作用。
要让中国艺术家了解世界。要组织海外考察,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系统性研究。同时培养孕育一批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与西方接轨的艺术经纪机构,从而形成一个更具活力与竞争力的艺术体系,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建构全球话语权的过程中得到最为有力的支撑。
要发现并培育品牌级的艺术大家。一个国家的文化复兴离不开艺术巨匠,只有在国际舞台上对一流的艺术家进行全方位推介,才能有效地树立起国家的文化形象。西班牙政府曾以重金聘请毕加索为纪念西班牙内战创作绘画,由此催生了享誉世界的名作《格尔尼卡》;英国政府曾委托亨利·摩尔担任“战时官方艺术家”,亨利·摩尔利用这一机会创作了著名的《防空洞素描》,历史性地记录了伦敦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坚忍不拔;日本政府于1937年购买并收藏了东山魁夷的画作《残照》,才使得他的艺术为社会承认,从此大放异彩;美国政府在匹兹堡为安迪·沃霍尔建了专门的博物馆,推动了波普艺术在全世界的传播。总之,一位国际艺术大师的产生离不开其祖国所给予的支持和推助,而当艺术家蜚声国际的时候又可以为他的祖国创造无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要让世界深刻地理解中国艺术,向海外有计划地翻译经典作品。这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播,还将对推进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与翻译引进西方艺术理论著作及艺术家作品的繁荣局面相比,向海外系统翻译和推介当代中国艺术理论著作及艺术家代表作品的工作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显得颇有差距。缺乏组织性,没有一个机构来统筹管理对当代中国艺术理论著作及艺术家代表作品的翻译推介工作;缺乏系统性,对外翻译工作没有长远综合的规划,对于哪些著作可以作为中国艺术理论的经典,哪些艺术作品可以代表中国艺术的最高水平缺乏相对统一标准,更没有清晰的名录;缺乏专业知识,致使高质量的译本犹如凤毛麟角,无法产生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经济大国,中国要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挑战。在与世界的博弈与合作的过程中,当代艺术作为多重文化冲突中的重要角色,能以其独特的身份促进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认识、沟通和协调。从全球视角来看,我们正面临一次重大的变革,一个文化发现及其艺术价值重构的重要时机。我们应当把握机遇,积极主动、富有策略地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走向未来。
C 日益强大起来的中国已经不能满足于文化艺术在世界上的简单参与,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所追求的目标。
我从事艺术创作、教学、研究30年,在梦与现实间穿越。其梦在于通过塑造中国历史杰出人物展示中国精神,建立时代丰碑,化深厚的传统为今天艺术创造的资源,融入人类文化的洪流,在国际社会传播与弘扬中华文化。
近20年来,我在两岸三地举办艺术展,继而在日本、韩国、美国、法国、英国、联合国总部、意大利巡回做展。以《老子》《孔子》为象征的文化人系列雕塑、以《睡童》《母与子》为代表的表现人类普世情怀的作品、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群雕》表现祈求世界和平的作品,获得了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内的国际人士的赞誉。潘基文认为:“这些作品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更表现了全人类的灵魂。”且以工整的颜体亲笔书写“上善若水”以赠。这进一步证明通过中国文化人系列塑像的艺术,获得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巡展到了世界雕塑之都罗马,《孔子》《老子》《李白》等雕塑第一次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与米开朗基罗、曼祖的作品对话,其中组雕《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经意大利文化部批准,永久收藏并陈列于意大利国家博物馆·威尼斯宫,这幢具有570年历史的宫殿见证了意大利人民对中国文化的深情。
2012年12月,作品《天人合一——老子》到法国卢浮宫展览,在国际美术展中获得了唯一雕塑金奖。该作品选择了类似于文化之鼎的造型,内部刻满《道德经》,以其深邃的慈容向世界叙述中国的和谐思想……
同时,韩国建立了“吴为山雕塑公园”,英国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收藏并陈列我的《孔子像》,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巴黎大学,意大利国家博物馆等艺术殿堂收藏并陈列了我的中国杰出人物系列雕像……他们分布于世界。
在以作品本身传递中国文化的同时,我还在世界多所大学的演讲中传播中国文化。2011年参加了中美第二届文化高层论坛,在加州伯克利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演讲,阐述中国文化的基因,阐述中国文化是祖国母体内最纯净、最甘甜的乳汁。我在母亲的怀抱里梦想,在吮吸母乳时生长,以德的风尚和体、智的劳作实现梦想。
当代中国艺术的产生发展不是孤立的,连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世界文明历史进程的大范围内体现自身的价值。它将使中国梦融入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佳境。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