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建立有效的学生评价机制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的一种 方法 ,所以老师要做好对学生的评价,用积极向上的评语激励学生。下面是我整理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的 范文 ,欢迎阅读!
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篇一 一、传统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评价,主要是集考试分数和名次于一张试卷,学期末据此来对学生做出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试图通过用分数排队的办法,来刺激学生进取,这就使甄别成为评价和考试的一个重要功能。分数被异化为人才的质量标准。这样的评价考试只有少数学生受到积极的鼓励与肯定,体验成功的快乐,心情开朗,充满自信,而更多的学生因为教师的横向比较,受到批评,惩罚而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学生、老师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 教育 的过程常常出现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除考试科目外素质教育的 其它 方面受到极大冲击,学生的个性被压仰,兴趣和 爱好 得不到培养。
二、评价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向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人与人之间没有智力上的好坏高低之分,只有多种智力不同组合形成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创造机会,“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应当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
三、改革评价制度的 实施方案
1、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
我们在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中取消了百分制,分作A、B、C、D四个等级。在素质发展 报告 单上,从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个性特长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2、考试制度的改革。
继续在6-9年级对语文、数学学科实施分项考核。语文考核内容除朗读、写字、古诗文、背诵、 作文 外,可考虑对口语交际、表演课本剧、语文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考核,数学学科除口算、应用题外,可考虑对数学实践活动的考核,考核时间和方式由原来的每个级部每学期下半学期考核一项内容改为每学期至少在上、下半学期各考核一项内容。同时,加大对音、体、美、常学科的考核力度,对音乐学科除进行(声乐、视谱、节奏等)基本技能的考核以外,本学期又增加了音乐知识考核,美术学科除进行美术基本知识的问卷监测考核外,根据不同级部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绘画表现测试。体育学科加强对我校传统项目小 篮球 技能的考核。
3、构建目标体系,注重多元性,让评价“立”起来。
根据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我们尝试把评价目标细化分解,构建起立体化的目标体系。
①学业目标具体化。一是以纸笔测验为主的评价指标,包括单元测试、期末综合测试、学生的自测和互测等项目,根据学期初计划按时组织考核;二是体现学习过程的评价指标,包括各学科课堂作业、练习、实践调查报告、 手抄报 、学生 读书笔记 、生活中的数学专集等项目,实行小组、班级、学校三结合评价,全员参与,取长补短;三是以 面试 操作为主的评价指标,包括语文、英语学科的口语交际、朗读、阅读、讲 故事 、古诗文诵读等,数学学科的口算、估算、空间想像力、解决问题能力、 逻辑思维 能力等,其他学科的演唱技能、艺术欣赏、实验操作、计算机操作、身体素质等项目,根据学校计划定期进行考核。
②特长目标个性化。包括优秀 日记 、创新设计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及资料、研究性学习成果、演讲、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参与等,只要有一技之长,学生即可提出申请,然后由老师、学生和家长研究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经考核合格者学校发给《特长生证书》。
4、加强过程性评价,优化学业目标,让评价“实”起来
一是课堂评价、单元评价与期末验收相结合。课堂评价重点看“三度”,即参与活动的态度、广度和深度,看学生是否关注问题情境,积极参与活动,是否以多样的方式参与活动,是否能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是否能够倾听、协作、分享。单元评价重点看单元目标达成情况。学期初,各科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制定出各单元具体的评价目标,根据教学进度及时进行单元评价,及时弥补不足。期末验收则依据多种形式的期末考试,结合平日课堂情况及单元评价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二是书面测验与面试操作相结合。根据不同学科测评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评价方法,尤其是语文和英语学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很难通过书面测验来评价,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设情境进行面试有利于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三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学业目标以定量评价为主,实行等级制;教师注意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变化,从单项考核中发现提高,从日常活动中发现进步,并能及时送上一张言词恳切富有鼓励性的评语卡,期末写出综合评语。
5、强化形成性评价,落实非学业目标,让评价“活”起来
①注重随机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活动中时常有闪光的行为表现出来。为了及时抓住这样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老师们可创设“心之桥”、“心灵对话”、“星光闪耀”等评语卡,当学生接到话语亲切、设计精美的评语卡时,其激励之功不言而喻。同时教师将口头评价、体态评价、星星符号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②突出特长评价。为了激励学生形成兴趣、爱好,发展个性,我们把学生特长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领域进行评价,先由学生自己申报,然后组织任课教师、家长、同学进行评定,最后由班主任写出推荐意见,经学校审查通过后,进行大会表彰,发给特长生证书。
③倡导作业评价。应该让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与辛劳。为了让学生真正获得这样的体验可建立作业评语卡,教师在批改作业和检测试卷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变化,并能及时给学生写上几句激励性的评语,每学期写给每个学生书面作业评语不少于5次。建立互评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小组评、集体评,每个学生每学期主动找家长评价不少于10次,找亲友评价不少于5次。
④尝试档案评价。成长记录袋就是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品以及其他相关证据,以反映学生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努力、进步和成就。成长记录袋的用途主要有三种:展示最佳成果、描述学习过程、评估学习与发展的水平。
为了充分发挥“档案”的评价功能,要让学生用活、用好“档案”,让档案真实记录学生的成长 事迹 ,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航标灯。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应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协商选择档案内容。一般应包括:
a.我的个人小档案。每学期初填写一张。入学时,作为学前调查,请家长填写。以后,由学生个人在老师指导下填写。
b.学科学习表现。语文、数学平日上好评价指导课,用好评价表,每月总评一次,征求学生意见后入档。单元测试按进度进行,根据学生意见确定是否入档。
音、体、美等学科,由任课教师设计体现学科特点的评价表,每月评价一次,征求学生意见后入档。
c.收获园。特长作品、各科试卷、录音、录像带、同学评语、家长的话、荣誉证书、考级证书等,凡是体现学生成长过程的材料都可以积累存档并且可以随时更换,让学生展示自己最强、最好的一面。 d.“我长大了”。主要集存各方对学生本人的印象和评价,可包括:“家长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我看自己”四大栏目,一般在每学期末由班主任协调各方填写。 另外还要重视家长和社会的评价。为使这些评价落到实处,都要制定具体 措施 。
⑤改革操行评语。旧有的操行评语多是抽象概括的空洞说教,有的是空泛的套话,有的是结论式的定语……这使得操行评定工作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操行评语的针对性、具体性和鼓励性,在形式上变“人称”、变语气、变文体。既满怀爱心地肯定学生的成绩,又委婉中肯定指出不足,从而激发起学生的信心。
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篇二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我校结合实际,不断强化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监控与管理,全面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从而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导向机制。
一、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明确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建立系统评价制度的基础性工程。建立科学的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评价的根本目的。
从这一目的出发,我校在学生评价工作中坚持四项教育原则:
1、主体性原则,即充分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评的组织,保证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全面地发展。
2、方向性原则,即端正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方向。
3、动态性原则,不用一个标准评价学生,不拿一个框框限定学生,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发挥。
4、全面性原则,即全面反映学生发展实际,反映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到达程度,各育并举,全面发展。
二、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科学确定评价内容
我校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了思想品德素质、 文化 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特长发展7个方面评价内容,每个方面又细化为几项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基础上制定出若干条全面、具体可行的三级评价标准。如“劳动素质”细化为“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三项内容,其中劳动习惯又分为“养成生活自理习惯”、“主动从事集体劳动或家务劳动”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个具体的直接评价标准。
各学校在具 体操 作过程中又根据本校实际,对评价标准中的条目进行分解。
三、贯彻发展性评价思想,改革评价方式方法
我校从促进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大胆改革评价方式,把形成性评价、督导性评价和社会评价有机结合,对学生素质评价进行全程监控。学校采取自评与他评结合、平时与期末结合、考试与考核结合,观察法、问卷法、测试法并用,“学生成长记录簿”、学生自己出考试题、学生评价联系卡、评价课等形式综合运用。整个评价方式为:描述化评价+等级化评价+评语。
1.建立形象化评价模式,对思想品德、心理、身体、审美、劳动、特长进行描述化评价。描述化就是按照思想品德、心理、身体、审美、劳动、特长所包含的各项内容,用正面、鼓励性语言去评价,不计分,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特长的评价,可以用形象化的评价语言描述。
2.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模式,对文化素质进行等级化评价。
等级化评价就是按照教育部调整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学科设置的要求,把学科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两大类实行等级评定。学生成绩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即优秀、良好、及格、需努力四个等级,进行三种方式评价,即提问评价、考试评价、作业评价。
3.改革形式和内容,推行融入素质教育目标的人文化评语。评语是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定性的评价。我们提出,教师要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评价理念,评语要采用第二人称直接面向学生,要求教师用孩子的语言,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来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进步。要求评价面要宽,针对性要强,内容要具体,评价要准确,以鼓励为主。评语的基本模式是优点+鼓励。在评语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殷切的期盼。
4.开设评价课,进行示范性集中评价。为增强评价的民主性、科学性、准确性,扩大参与面,增强透明度,我校开设了评价课,每学期进行两次。做到人人有自评机会,有他评权利,教师综合自评、他评意见进行汇总,并在课堂上通报,征求受评者和他评者意见,以引领学生照标准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不断进步,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
5.建立成长记录簿,随时监测学生成长状况。针对课堂时间有限、评价内容复杂的情况,我们要求班级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把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具体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班干部协作完成这项工作,把档案内容纳入到学生评价之中。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任课教师随时记录,课余时间的表现(劳动、活动、文明礼貌等),班主任和班干部随时记录,家中表现,班主任及时向家长了解,然后每两周进行一次汇总,并和学生见面,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哪方面进步了,哪方面还需努力。学校随机抽查,并选择恰当时机进行择优交流, 总结 评价 经验 。
另外,我校还建立了学校、家庭、学生评价联系卡,每周填写一次。通过联系卡使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学生了解教师、家长对自己的关注,形成学生评价网络。
四、严格评价制度,发挥导向作用
为了搞好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我们重视各项制度的建设,通过严格评价制度,发挥导向作用。
1.建立了形成性评价制度,保证评价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学校制定评估办法,成立了领导组织,专人负责学生评价工作的检查与指导。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认真填写评估手册,及时与家长联系,指导学生。
2.建立了督导评估制度。不断加大督导评估工作力度,督促学校做好学生质量的评价工作。督导检查采取随机、随时、不预先通知的抽测办法,把抽测结果作为该项全年成绩纳入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奖惩。
3.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自评制度。学校定期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宣讲开展学生质量评价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采取有力措施,倡导学生投身到评价中来,认真、自觉地开展评价。努力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正常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使所有学生能够在评价中既展开竞争,又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为强化学生素质评价工作力度,我们明确规定:要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操行和素质评定最终结果,作为学生评优、奖励的基础条件;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依据,从而提高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对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视程度,为推进素质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
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篇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应坚持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指导思想、指标设定、权重分配、结果处理等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科学性原则。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遵循教育规律,保证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做到准确、合理、客观、公正。
3、民主性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全员参与评价。
4、激励性原则。通过评价,找出差距,激发内部活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5、实效性原则。制定科学评价体系,增强学生成长的外部驱动力
二、评价的形式和内容及评价标准
1、评价形式
第一,采取学生会值周为评价手段,每天早、午、晚对学生全体在校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记录在班主任工作成绩上,作为年度评优之条件。第二采取班主任、科任平时和学期对个体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反映在素质评价手册上)。
2、评价内容:
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评价按评价原则,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即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
3、评价标准
结合我校实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将以二十六条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较强的信念,了解家乡的历史和乡情,关心国家,关心时事政治。
(2)主动学习哲学知识,具有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4)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尊重他人,行为自律。
(5)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分辨是非能力,遵纪守法,善于同违法及不良行为作斗争。
(6)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告和公共秩序,爱护、保护环境。
(7)掌握基本的 安全知识 ,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8)能与他人一起确立并实现目标,尊重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9)学习目的的明确,态度端正,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10)学习自主,勤于思考,积极动脑、动口、动手。
(11)有 自我评价 和自我检查学习的能力,能正确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善于处理各种信息。
(12)掌握各学科基本技能、实验操作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
(13)勇于创新。
(14)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15)心胸开阔,人际关系融洽,责任意识强。
(16)有稳定的情绪、情感,有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17)体形、体态发育良好,科学地锻炼身体,身体健康。
(18)体育课达标。
(19)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卫生保健常识。
(20)热爱大自然,具有感受自然美的能力。
(21)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意识,能正确辨别社会和生活中的美和丑。
(22)具有一定赏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23)能自觉做到行为美、语言美、行为美。
(24)具有劳动光荣意识,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公益劳动。
(25)劳动技术课成绩优良。
(26)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掌握1―2项简单的生活或生产劳动技能。
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1、评价严格按照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结果处理阶段等基本程序运行。
2、每学教导处具体组织一次评价,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评价。
3、自评工作包括学习动员、分层自评、综合分析、民主审议、总结讲评等阶段,最后完成自评。
四、评价结果的处理与运用
1、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提出改进意见。
2、评价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应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对策性建议。
3、评价结果应作为各类评价的基本依据。
五、组织领导及条件保障
1、评价由政教处统一领导,科任及班主任具体负责,教导处参加。
2、各班级应高度重视,为评价科学、规范、顺利进行创设必要的工作条件。
3、评价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