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交易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
随着市中心土地越来越稀缺,二手房正成为更多消费者定居市中心区域的选择。但是由于二手房交易流程复杂以及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影响较多,二手房在交易时更需注意。
泉州市泉房置业顾问有限公司总监郑棋林表示,二手房买卖流程十分复杂,交易双方往往私下交易,法律约束力较弱,而普通购房者对于交易的流程并不是很了解,难免在交易过程中有所疏漏,往往导致后期纠纷重重。
因此,在实际交易过程中,购房者应注意以下关键点,有效避免风险。
品牌中介
重点:有经验、口碑的中介
在二手房交易当中,最好委托有品牌的中介公司办理相关手续。有品牌的中介公司意味着该中介有相当的公司规模和实力,在业内有口皆碑,一贯保持企业形象良好,并且重视企业品牌推广。郑棋林认为,这样的中介经验丰富,能最大限度地在交易各个环节里,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保障二手房买卖双方交易顺利、安全地进行。
产权、权属
重点:产权、权属是否清晰
买方在买房前,首先应确保该房产产权清晰。泉州21世纪不动产泉州东禾加盟店市场部副经理陈慷慨告诉记者,应要求卖方出示房产证和身份证,辨别清楚产权证和身份证的名字是否统一,自己所买的房屋地址是否和产权证上的地址相同,特别是当购买的房屋是刚交房后不久的毛坯房,看清楚门牌号等是否正确。值得一提的是,产权证上的编码也应写进合同条款里。
同时,陈慷慨进一步提到,买方应要求卖方房屋所有产权人共同签字确认成交意向。如果产权所有共有人不能到现场签字办理的话,买家也应要求卖家出示房屋产权所有共有人经过公证的授权委托书,同意出售该房屋,避免日后出现产权纠纷。
户口
重点:前业主是否已把户籍迁出
如果前业主把物业出售后,户籍仍挂在里面,那么新业主收房后就无法落户。陈慷慨提到,这样的纠纷,在二手房交易中并不少见。因此,买家应事先询问清楚,卖家是否已把户籍迁出。如果未迁出,那么买家一定要与卖家就迁出户口的确切时间、违约责任等予以明确约定。
定金协议、买卖合同
重点:定金、相关证件是否有第三方托管,合同、收据、账号等是否该中介专属,合同条款是否清晰
交易双方委托中介办理二手房买卖相关手续后,郑棋林认为,房产交易双方签订完定金协议,最好把定金、证件等托管在中介方,直到交易双方在房管局办理完过户手续,定金再拨给卖方,确保交易资金安全。
而在签订相关合同时,交易双方一定要认准是否为该公司的格式合同、公司专用的章、公司专用账户以及专用收据,确保买卖双方资金流向安全。
郑棋林告诉记者,由于品牌中介在业内从业多年,其格式合同不断经过市场实践和检验,一旦有什么漏洞出现,马上修改,为此还专门聘请相关律师审核合同,使格式合同不断得到完善,避免日后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另外,交易双方在签订合同前,应就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协商好,一旦一家违约,应负哪些责任等。
房屋质量
重点:房屋存在哪些质量问题
由于二手房一般已有一定的历史,故买家在收房时,还应特别注意查看房屋的工程质量问题。泉州庄氏房产总经理助理魏国火认为,例如天花板、墙壁、地面,有无裂痕、渗漏、积水等;水、电、开关等,能否正常使用,用水通道是否畅通等等。总之,有任何问题都须在收房之前与前业主协商,尽快查明原因,确定由哪方负责维修。
交房
重点:房屋设备是否完好、账单是否结清
如果购买的二手房被卖家装修和使用过,在出售时,双方已约定某些装修和设备是包含在总房款之内的。那么,在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时,就应当将这些设施设备的品牌、型号、成色、数量,以及能否正常使用等细节标识清楚。交房时,买家可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清单一一核查。
另外,买家在收房时,一定要亲自去相关单位,检查原业主是否已经结清了房屋的各项服务费用,包括水、电、煤气、电话、电视、网络、物业管理费等等。只有确认卖家已将各项费用都结清了,双方才可办理相关的过户手续。否则,买家将有承担不必要费用的风险。
二手房房产纠纷怎么处理
101
在民商事纠纷争议解决途径中,诉讼和仲裁是我国两种不同的司法程序,两者在程序上大体相同,但因管辖机关不一样,形式上会略有不同。首先是受理管辖,仲裁的管辖机构是各仲裁委员会,一件纠纷若要适用仲裁管辖的前提是双方必须存在约定有效的仲裁条款,也就是说双方必须明确约定如果出现了争议,由某家仲裁委员会进行管辖审理,这样才能适用仲裁程序。而诉讼管辖则无需约定,任何一方都可以到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当然在合同纠纷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就多个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约定管辖。其次,仲裁裁决一裁终局,当事人不得上诉,而法院诉讼一审判决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有权提出上诉,进入二审程序。在具体操作程序上,诉讼仲裁并无太大的差别,都是先立案、提交相关证据材料、被告/被申请人提交答辩状、开庭、判决/裁决这一套程序,这套程序看似简单,但其中所隐含的复杂细节难以估量,律师建议,如果大家没有相关诉讼经验,在诉讼之前一定要了解各项诉讼程序或者咨询律师来进行应对,否则会产生较大的诉讼风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