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1-10-30 07:27   点击:244  编辑:admin   手机版

首先口语表达能力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语言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接触越来越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社会需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雄辩者,而那种“足将进而趔趄,口将言而嗫嚅”的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了。可就拿农村学生来说,由于受生活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局限,再加上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词汇贫乏,误用滥用,方言杂糅,语序不顺,颠三倒四,抓耳挠腮,抠鼻摸手……这些看似无所谓的小毛病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由此看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想要提高农村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首先认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培养说话的兴趣 卡耐基在《口才训练秘诀》中说过:“一个人获得事业的成功的机会,取决于15%的技术知识,85%的人类工程—人格和领导能力。而后者又主要表现在他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这就充分肯定了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素质、开发潜能、成为开拓型人才的无价之宝。 而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翻开史册,凭借高超的语言艺术立下丰功伟绩的人不胜枚举:唐雎不辱使命、墨翟止楚攻宋、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时代发展到今天,利用语言来交换信息和表达思想的量越来越大,录音设备、可视设备、固定和移动电话、电脑网络的广泛应用,许多突发事件的汇报与指挥,招聘工作时的陈述等等,都预示着只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这些重要性迫切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潜能。在家里,家长也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和引导孩子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其次在农村孩子中,他们的内心渴求思想独立越来越强烈,更多的时候只是不愿轻易的敞开自己的心怀,比如在回答问题上,生怕自己说错了而招来别人的嘲笑,尤其是农村的孩子,这点表现的更为突出,长此以往,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越不说,越怕说;越怕说,越不会说的恶性循环。往往出现笔试成绩尚好,交际能力很低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和生活环境中首先极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热情鼓励,认真倾听,尊重孩子的回答,面对孩子时要做到五个允许:允许说错,允许补漏,允许争辩,允许设疑,允许创造。然后通过正确的引导来激发孩子的发言欲望,正确的引导要从生活和孩子的认知之间寻找到思维的“爆破点”。再其次家长和老师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师上课之前,不但要备课,还要备说,课堂上老师用词准确,条理清楚,幽默隽永,有启发性、感情充沛,使学生从老师的发言中体验到语言的丰富、奇妙,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且能逐步演化成自己的说话能力。而家长也应该提高自己的知识范围,给予孩子鼓励,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提高。 二:结合学习实际,多方面培养说话的能力 充分利用好教材,以及课外书籍。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样板文章,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尽可能增加多样化、层次丰富的阅读训练形式,如问答、朗诵、背诵、复述、讨论等。 问答是最常见的练说方式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答问兴趣,而课外书籍有很多难易适中、富于启发性的,这样可以引导孩子就某个问题进行分析、判断,通过不断的学习使学生能不断的掌握分析判断表述能力。 经常反复的读和背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多种句式,进而使自己的语言得到充实,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读的时候通过接龙、找茬儿、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激发读的兴趣;背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诗文的“意境”,深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的读背就更接近自己说,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复述课文内容则是由读向说过渡的一种好方法,它使学生对原文的依赖性降低了,利用原文进行加工、创造。

总的来说要想提高农村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就是从阅读积累,到阅读理解,之后自然能学会表达,进而提高口头能力,在这家长要做的就是对孩子给予支持鼓励,除了阅读积累外,可以多带孩子走出生活圈子,提高孩子阅历,这样多方面开展,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自然会提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