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沟通圣经》|有效沟通,是提升自己的第一步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9-22 02:22   点击:25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你说的每个字我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组合在一起我就是听不懂。”

想必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境遇,对方听不懂你说的话,这时,你可能会怀疑自己,难道我的表达能力有问题吗?

我从小就羡慕那些会说话的人,总认为他们天赋异禀,天生就拥有着出色的沟通交流能力,直到读了英国作家尼基・斯坦顿的《沟通圣经》,才知道会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比常人更懂得有效沟通的技巧。

《沟通圣经》的作者,尼基・斯坦顿是一位杰出的咨询顾问,一直从事沟通能力培训的工作,涉及的领域包括管理、沟通、商业英语、领导和团队发展,他将自己的沟通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话在这本书中总结出来,这本书在英国畅销三十余年,提升了大部分人的沟通能力,帮助读者轻松解决沟通的难题,正因为如此,此书才会受到国内大量学生、职场人士等不同阶段的人的追捧。

那什么是沟通呢?

可能你会说,就是日常交流啊,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就是沟通。

没错,交流是一种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是最常见的一种沟通。

沟通有四大目标: 被接收、被理解、被接受、使对方采取行动。

完成这四个目标,基本上就是一种有效沟通。

念书的时候,老师经常强调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不是非常简单吗,谁都拥有这样的能力。

可读的书越广,见的人越多,才发现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很弱,而《沟通圣经》这本书中,作者详细的教会我们提高这四种能力,即提高沟通能力。

你听我说。

你有在认真听吗?

你有没有听进去啊?

这样的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每个人都会遇到沟通不畅的问题,无论是在校园还是职场,大部分人应该都被问过这样的问题:“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研究显示,一般人在听完话之后只记得50%的内容,两个月后只记得25%的内容。

为什么我们的听力如此差强人意呢?

很多人都把大部分时间精力花在读和写上,其实“听”才是沟通中的重要成分,地位很高。

沟通是双向交流,不是说就是在听,如果你听到了对方的信息,却没有理解对方的意思,这样的听是假装在听,是一种无效沟通。

如果我们接收不到对方传达出来的信息,那么就是在浪费双方的时间。

因为工作的性质,我经常需要开电话会议,很多时候都在听客户的需求,客户说完,我需要和他们确认一下自己接收到的信息是否正确,有时候得到的回答是:“我不是这个意思。”

很明显,我没听到重点,并且理解有误。

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中指出, 沟通的关键是听者,而非说话者。

这一点和我在没看书之前的理解是相反的,以前我一直认为,说话者的重要性是高于听者的。

毕竟我们从出生时起,就会听,而恰恰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忽视了听的能力。

听不是一种被动的技巧,而是需要积极主动的,听者和说话者一样负有责任。

那如何增进自己的倾听能力呢?

书中为我们做出了总结: 要准备好去听,找到信息中你感兴趣的地方,不要排斥不合你意的信息,专心听,不要急着插话,努力听出对方的重点,适当记点笔记,给出自己的回应。

看了《沟通圣经》后,每当再和客户开会,我就会在脑海里过一遍这个流程,专心听,适当的做一些笔记,记录谈话的重要内容,如果没听懂对方传达的信息,我就会和他们确认,你是这样的的意思吗……

好的倾听者不仅能够获得重要的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很多专心听你讲话的朋友,在工作中,更是能促进合作。

说话的目的无非是让听者明白说话者的意图,做出相应的回应,这样的谈话才是有效谈话。

否则,你说了一堆,听者根本没理解你想说什么,自然没了兴趣听,也不会有所行动,那这样的谈话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为什么有的人面试可以拿到七八家offer,有的人却一家拿不到,除了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同,还和自己在面试时的表现有关。

有的面试者虽然专业很强,但在面试过程中,不善于表现自己,面试官问一句,答一句。

大公司,面试官一天要面很多人,如果问一句答一句,很容易让面试官有一种挤牙膏的感觉。

好的说话者会尽量多表现自己,掌握好自己的语速,尽可能传达出更多的信息,随着内容的不同,语速也不同。

阅读是一种输入,写和说是一种输出。

一个好的阅读者是能把刚读完的书,用几分钟就有条理的说出来,这其实也是在向别人演讲。

看完一本好书后,我们都想要和其他人交流自己的读后感。

有人只会说,这本书写的好。

而有的人,会说这本书到底好在哪儿,从中得到了怎么样的收获,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

你看,这就是会说和不会说的差距。

我有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职位是电销,职责就是打电话核实客户的信息,然后反馈给银行,能否为这位客户审批贷款。

每个月除了底薪外,还会有奖金,而她的奖金基本上每次都是最高的。

有一次我问她有什么秘诀吗?

她说了一句话,不同的场景,尽量简洁扼要的提出自己的问题,拿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后来,我发现,她的这句话果然是秘诀。

书中是这样总结说话技巧的,简短,准确,礼貌,清晰,随机应变。

朋友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相似的技巧。

其他同事和客户打了十分钟电话,而她只需要三分钟。

原来她在打电话之前就会在脑海里过一遍自己需要提问的问题,在打电话的过程中,遵循着这个五个词原则“简短,准确,礼貌,清晰,随机应变”,不仅有利于对方接收到了重要信息,也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专业。

打完电话后,她还会做个笔记,归类存档,把电话的结果传达给与此事相关的人。

这也是她为什么每天可以处理大量的业务,拿着最高的奖金。

小学我们就开始阅读,有的人可以用五分钟读完一篇文章,但有的人却要用10分钟。

每个人的阅读速度都是不同的,而且差异很大。

有的人一年可以读80本书,更有人一年可以读300本书,然而还有另外一类人,一年读的书只有个位数。

在这个阅读影响眼界思维的时代,我们都相信读书是提升自己最好的方法之一。

有人觉得自己刷刷知乎、看看微博也是也一种阅读,这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只依赖于互联网,却很少读书的话,那了解的信息也只是皮毛罢了。

与我而言,读书不仅获得了信息,更能有意义的度过独处的时光。

优质的书可以为我们提供信息,弥补精神上的荒芜。

此外,读书还能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判断力,不难发现,缺乏主见的人平时很少读书。

笛卡尔曾说过, 阅读好书,就像跟过去最优秀的人物对话一样。

我们可以在书中阅读到优秀人士的视觉,从他们身上汲取能量,读书的过程中,也会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

大家都明白,读书是增值成本最低的一种升值方式,也是追求心灵富足的最佳手段 。

书读的越多,越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所以某种程度上, 书可以称得上是一面自我反省的镜子。

这几年互联网高速发展,网上教授阅读技巧的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的线下超速阅读课,仅仅两天的课程,售价竟高达6000元,即使这样,仍然有很多人报不上名。

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课程,目的都是一样的,教会你阅读技巧。

速度课的课程其实并没有什么秘诀,无法让你一夜之间就变成会读书的人,但它会教你阅读技巧,而这个技巧是有规律可寻的,人人都可以套用。

《沟通圣经》给我们总结出一套阅读技巧, 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可以先大致浏览一次,阅读前言和最后一章,每章节的标题,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然后略读,最后仔细阅读。

这样不仅加深理解,还会提高你的阅读效率。

当然,针对不同类的书,阅读方法也是不同的,毕竟阅读速度受到内容、字体、版面、作者风格等多种影响。

每天我都会收到大量的工作邮件,早晨打开邮箱,收件箱里就会躺着几十封邮件,如果每一封我都从头看到尾,精读下去,会浪费很多时间,工作效率必然很低。

从书中了解到这个技巧后,现在我再打开收件箱,就会把收到的邮件分类,按优先级处理。

然后大致浏览,找出必须要处理的邮件,仔细阅读,做出回复。

对于有用的邮件,会大致浏览一下,而那些不重要的邮件,基本不会花时间阅读。

阅读方面,我们一定要学会一种技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阅读速度,这样才会提高阅读效率。

有效的阅读不仅省时省力,提高阅读效率,而且会事半功倍。

大部分人都以为毕业后,就不用写字了。

因为在大家的常识里,作家才是以笔谋生的,他们才需要写。

这话没错,作家只有写作才有饭吃。

那作为普通人,我们就无需关注“写”这件事吗?

学生是一定要写作的,从小学他们就要写作文,大学要写论文。

对于妈妈们而言呢?他们可以记录育儿中的发现,将孩子有趣的故事写出来,日后也是一种回忆。

职场人士,可以记录工作中的构想,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对于工作的人,我很肯定的对你说,会写才能在职场走得更高更远。

首先,求职就必须写简历。

而简历写的好与不好,美观与否,直接影响了HR是否会留下你的简历,并给你打电话面试。

试想一下,HR每天会收到几十上百封简历,若你写的简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HR又为什么要留下你的简历呢。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想进我们公司,他发了封简历给我,让我帮他内推一下。

但当我收到简历的那一刻,还是惊呆了,简历写的惨不忍睹。

连最起码的求职岗位都没有写,难道HR还要花时间猜应聘者要应聘的岗位吗?

简历上,罗列了一堆的工作经验,却没有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列出来,这样的简历丝毫没有竞争力。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一份出色的简历往往是你进心仪公司的一块敲门砖。

如今,有很多人急于求成,到处问别人如何才能提升自己,殊不知,有效沟通,就是提升自己的第一步。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必须努力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样的你才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听说读写的能力影响着我们的一生,于我而言,看完这本书后再也不敢小觑这四种能力。

这本书我读了三次,逐渐将书中的技巧应用到工作中,提高了我的职场沟通能力,在此,非常感谢此书的作者尼基・斯坦顿,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并无私地分享出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