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鉴赏
任何文学鉴赏都是在自己广闻博览的基础上,抽象出自己对文学的认识以后才有的,所谓的训练也是从熟悉各种经典的诗词,并对背景有详细的了解后,多看一些别人的赏析文章就可以慢慢入门了。等你领悟到一定的程度,你就能够鉴赏所谓的诗词了。
任何文学鉴赏都是在自己广闻博览的基础上
不过标准答案一般是
”xx“表达了”xx“的情感,体现了诗人”xx“.
xx.XX字表现出了一副”xx'的景象。体现了诗人“xx”的情感。
二、诗歌鉴赏要不要联系时代背景?
诗是现实生活的观照,一首诗的形成 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 关(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诗 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 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 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 的烙印,因此,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或态 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 定的时代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 面的分析。
如分析聂夷中在《伤田家》一诗中表 露的思想感情与态度,就应结合当时的时 代背景来理解。
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米。医得眼前 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 筵,只照逃亡屋。
唐末农民颠沛流离,无以生存。这首 诗反映的便是当时农村的状况。
诗中开篇 就描写了封建社会农村出现的一种怪现 象,“寅吃卯粮” “卖青”(即把尚未产出 的农产品低价抵押)“剜肉补疮”,这是 何等惨痛的现象,血淋淋的现实既深刻 又典型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结尾两 句作者又用“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 鲜明的对比,反映出尖锐的两极分化、阶 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批判性。
鉴赏这首诗时,我们若能根据题意从把 握背景信息着手,结合全诗内容去分析, 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态度与思想 感情了,即对农民的同情,对君王的讽刺, 对现实的不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 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 的风貌,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 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 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诗 歌大多气象雄阔,诗坛弥漫着浪漫气息, 如具有“盛唐之音”的边塞诗,最能体现 盛唐的积极进取精神,“孰知不向边庭 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誓不还”……他们的诗虽描写 了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抒发了对故乡、亲 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表达了同仇敌 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 昂,情绪激荡。
唐代的边塞诗是将士们从 军报国的英雄壮歌,是雄奇壮美的边塞 风光的大写意。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 积弱、国力衰微,尤其是到了南宋,由于 半壁江山沦陷,外临强敌,内政腐败,同 样反映征战题材的作品,和盛唐的边塞 诗相比,不免多一些凄苦,多一些惆怅, 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等。
其边塞诗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 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 国之愁多了。可见时代背景对诗歌创作的 影响极大。
诗人的每一首诗都可以折射出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自身的人生背景,从而 看出诗人的心路历程。李白所处盛唐,诗 歌以豪放居多;杜甫处在唐朝走向衰败的 时代,战争频繁,所以杜诗大多表现出对 战争与朝廷政治的揭露以及对自己和国 家的前途命运的思索、担忧,显得沉郁。
“歌诗合为事而作”,尽管用作高考 鉴赏材料的诗歌对背景材料不会有更多 的要求,但考生对一些中学生必须了解的 著名诗人和他们生活的时代则不能不有所 了解。如杜甫与安史之乱,辛弃疾与北伐, 陆游与抗金,李煜与亡国,苏轼与被贬, 李清照与亡国破家,李白与政治失意等, 每个人的思想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但都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
我们可以从 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把握诗人的思想感 情的特点,即使是我们不熟悉的作家,也 可以借助注解和诗词本身的语言信息来了 解,因为大时代、大背景是相通的。
。
三、哪些是常见的诗歌鉴赏题材?
(1)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 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 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 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 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很好地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
考生对这类诗歌的鉴赏首先在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中 情景交融的意境,最终理解诗人写景所表 现的情感。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 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 里等,当然,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 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例如柳宗元的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是一首写景 诗。景中的情怀是什么呢?在了解这首诗 的背景之后,我们便不难发现,该诗是柳 宗元被贬永州之后,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 渔翁,寄托自己孤傲不羁的情感,抒发政 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恨,所以它既是写景 诗,也是深沉而含蓄的政治抒情诗。
(2)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我们鉴赏咏物诗,就要注意把握作 者在所描摹事物中寄托的感情。当然,有 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这就更 需要我们在解读时用心体味。例如于谦 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 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 人间。”就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 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 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 韵和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 于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 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 决心,咏石灰就是诗人在歌咏自己光明磊 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⑶边塞诗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 迈奔放、一往无前是主调(代表人物如高 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 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 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 现时代的风貌,考生鉴赏时应首先把握 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 的思想感情。
例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 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 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 的丰富多彩。当然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 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 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 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 安。
”事情虽小,情意深厚。
⑷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 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 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考生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 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 样的情怀。这类诗词如果扩而大之的话, 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抒情诗。
由于“诗 言志”的关系,咏怀的作品相当繁多,略 举一例简单说明。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 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 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 叙写——即事,阐发了诗人孤寂的情怀 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抒怀;后两句 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 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全诗语浅情深,含蓄隽永。
(5) 咏史诗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 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和历史的感触,或 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 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表现了作 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伤 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 等。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西塞山怀 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 等;杜牧的咏史绝句被人称为“二十八字 史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其咏史诗名 篇有《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赤壁》 《登乐游原》《题乌江亭》等。
仔细品味 这两位代表人物的咏史代表作品,对于鉴 赏同类别的其他作品不无裨益。
鉴赏咏史诗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 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 解典故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 的目的)。
然后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或这个古 人的意图所在,进一步推敲作者对待这 段往事或这个古人的态度。
最后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