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孟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1-10-22 03:30   点击:20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孟子很傲娇:其实,孟子是个很高傲的人,他自视甚高,一脸都是大写的不服。在战国时代纷飞的战火中,他游说诸侯,希望他们能够接受“王道”和“仁政”思想,善待自己的百姓,百姓敬爱自己的国君,国君之间不是比拳头而是比仁心。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大多具有一身傲骨,他们是以“帝王师”的姿态出现在国君面前,作为一介平民,孟子保持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孟子觉得国君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他们拥有的只是权杖,而不是道义,因此可以轻视他们;那些朝秦暮楚的纵横家也不值得崇拜,他们不过是依靠阴谋诡计仰人鼻息的“妾妇之道”,所以孟子就鄙视他们;像墨子、杨朱那些风靡天下的思想家也没什么了不起,孟子就痛骂他们是禽兽。总之,孟子是一个高傲的斗士。但孟子对孔子,却充满了崇拜之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扶墙,就服孔子”。

2.孟子是民本主义者。孟子把孔子“重民”的思想推向高峰。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百姓才是天下的主体和国家的根本,国君无足轻重。国君要是不行仁义残暴百姓,百姓可以换掉国君,甚至是杀掉。这种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振聋发聩的民主思想,搞得2000年后的明太祖朱元璋还心有余悸,他曾经恨恨地说,要是这老头子还在,早就拉出去砍了。

3.孟子是一言不合就开怼的斗士!孟子,就像一个怒发冲冠的斗士,一副高度傲娇凛然不可犯的形象。在齐国时,齐王本来要到宾馆拜见孟子,但齐王借口自己生病了,让孟子上朝拜见自己,孟子一听就炸了,告诉齐王的使者,正巧我也生病了,不能去见齐王,然后就出去玩了。齐王听说孟子病了,赶紧派了私人医生给孟子看病。而孟子宁可逃到朋友家躲起来,也不愿见齐王的医生和特使,反正你齐王不来看我,就别指望我放下架子去拜见你。在孟子看来,爵位、年龄和道德是天下最尊贵的三种东西,齐王只拥有爵位,而自己则有年龄和道德两大优势。就像是拳击场上的比赛,孟子是二比一“KO”齐王。因此,孟子在游说诸侯时始终保持着“说大人而藐之”的气概,以“帝王师”的形象出现,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我是来帮你的,完全不是后世儒者在权贵面前唯唯诺诺的形象。

4.孟子是个雄辩家!孟子与人谈话,总是用参加辩论赛的方式,专治各种不服。有时候如春风化雨,实际上是给谈话者“挖坑”,让你不自觉的掉进孟子语言的“陷阱”,用现在的话说是“满满的都是套路”;一会儿如雷霆万钧狂风骤雨,驳得你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最后“竟无言以对”。孟子认为杨朱的“为我”是“无君”,不为君主服务,是破坏了等级秩序;墨子的“兼爱”是把父母等同于陌生人,是“无父”,无父就是“禽兽”;而无君、无父就是破坏“忠孝”和“仁义”,不合人道,就是禽兽。对这种歪理学说,雄辩滔滔的孟子当然要对他们大加鞭挞。在孟子眼里,儒家思想是正确的,其他一概扯淡。所以孟子还对法家、纵横家、农家等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孟子认为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身上充满了“浩然之气”,辩论的水平又高,经常把那些学派驳得哑口无言。人们认为孟子好辩,但孟子说,自己是迫不得已,“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 ,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由此可知,孟子是以一个心怀天下、以孔子门徒自居的思想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